102例结肠息肉术后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27 浏览次数:785次
结肠息肉是指在没有鉴定病理性质前,由黏膜表面生成息肉状病变,随着息肉的不断长大突进肠腔。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肉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型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临床中结肠息肉又可分多个息肉或单个息肉,且轻重程度亦有不同[1]。结肠息肉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极易恶化致癌,因此结肠息肉的救治刻不容缓[2]。我院自2007年开始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法切除结肠息肉,术后配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02例,全部患者实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术后随机将患者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33~67岁,平均43.5岁,病程2d~3年,息肉直径0.4~2.4mm。息肉出现位置:20例于直肠,16例于乙状结肠,6例于横结肠,5例于降结肠,4例于升结肠,均属于单发性。护理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4~66岁,平均43.3岁,病程3d~3年,息肉直径0.5~2.3mm。息肉出现位置21例于直肠,15例于乙状结肠,5例于横结肠,5例于降结肠,5例于升结肠,均属于单发性。两组患者无论是性别、年龄、病程,还是息肉大小、息肉位置、息肉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在顺利接受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耐心地用温和的语气开导患者,让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从而达到积极配合的目的。②作息护理:叮嘱患者术后要静躺,咳嗽以及排便时不要太过用力,不可沐浴。③饮食护理:术后禁食,若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症状,1d后可以食用流食,3d后逐渐食用软食,此时不可实用辛辣刺激性或粗纤维食品,保证排便顺畅。如果患者术中出现出血现象,禁食时间要延长,根据实际情况延长1~2d不等,待出血现象彻底治愈后方可食用流食。④输液护理:对于年长患者为了预防低血糖,要放缓输液速度。⑤观察护理:时刻关注每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如下并发症:出血、穿孔、发热等,应马上通知主管医生采取相应救治方法。⑥复查:患者出院前叮嘱定期复查。⑦电话随访:护理人员要定期致电患者,了解患者近期状况,询问是否有哪些异常。
1.3观察项目: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用时、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1年复查结果。
1.4评判标准: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比较满意:70~79分;不满意:69分以下。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住院用时、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复查结果进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用时及费用、复查结果:护理组患者无论是住院用时、住院费用,还是1年后复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用时、住院费用、复查结果比较,详见表1。
2.2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详见表2。
3讨论
结肠息肉的诱发原因有很多,其中感染、年龄、胚胎异常、生活习惯以及遗传是导致结肠息肉的主要原因[3]。结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①大便表面有血或间断性便血;②炎性反应可使黏液增多;③若息肉位置靠近肛门处,息肉会从肛门脱出,亦有可能导致肠套叠外翻脱垂;④少数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因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因出血严重危及到生命,后果十分严重。细心周到的护理干预能够唤起患者的恢复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良好的护理会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患者在一年内无一例复发,和常规护理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值得推广至相应临床中。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实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方式,术后远期疗效亦十分可观,无复发情况出现,电话随访结果,患者均表示身体恢复良好,深受患者好评。
4参考文献
[1]孔超萍,王芸香.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思考[J].当代医学,2010,16(14):204
.[2]董桂兰.88例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3):159.
[3]周学梅.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290.
[收稿日期:2014-02-20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