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18 浏览次数:830次
为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选择82 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其中循证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82例,男50例,女32例,年龄17~53岁,平均(37.6±2.5)岁.脉搏83~111次/min,平均(93±2)次/min;体温38.1~39.7℃,平均(38.9±0.2)℃;粪便白细胞计数16~28/ HPF,平均(22±1)/HPF。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展开针对性治疗方案确定,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展开护理:①提出问题:提出在护理中可能出现的焦虑、腹痛、高热、压疮及腹泻等问题。②检索文献:由护士长带领展开相关文献检索,综合分析文献可靠性、真实性与实用性,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合理护理方法。③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讲解,指导其注意饮食卫生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主动和患者展开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以温和的态度、技巧性语言安慰患者,增强其治疗信心;在急性细菌性痢疾初期嘱咐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适量运动;初期患者常有呕吐不止情况,此时仅给予静脉注射液,对患者正常营养供给加以维持;患者停止呕吐后逐步给予流质饮食,进一步好转后恢复正常饮食,并指导患者根据少食多餐原则进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油腻食物;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应协助其保持肛门部位、创肉清洁,避免出现细菌感染,同时为患者定时测量体温,当其出现高热症状时及时给予解热处理;同时为患者做好腹部保暖工作,嘱咐患者不可饮用冷水,避免腹泻、腹痛加重。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8%;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脉搏、体温和粪便白细胞计数分析: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脉搏及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粪便白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所致肠道疾病,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且起病急促,患者基本病理损伤为结肠黏膜出现出血、充血及水肿等渗出性炎性反应改变,通常有腹痛、发热及腹泻等临床表现,不仅对患者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有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在临床中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意义重大[1-2]。循证护理是在计划护理中护理人员明智、明确而审慎地将已有科研结果、患者愿望与护理人员经验结合起来,获取证据并为护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过程。这一理念是目前护理实践热议话题,且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7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展开护理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和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脉搏及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粪便白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这是因为实施循证护理可促使护理人员关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风险的认识明显增高,促使护理人员主动探寻护理工作的缺陷,并根据所存在缺陷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同时,实施循证护理可增强护士和患者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另外,通过循证护理可促使患者家属参与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工作中,便于将各项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可大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故而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循证护理可大大提高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4 参考文献
[ 1 ] 姜志凤. 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体会[ J ] . 求医问药,2013,11(2):147.
[2] 齐丽芬.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32(4):753.
[收稿日期:2014-05-15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