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15 浏览次数:787次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生的6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 例;出生孕周38~40周;22例顺产,8例剖宫产。观察组男17 例,女13例,出生孕周38~40周;23例顺产,7例剖宫产。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孕周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新生儿则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角色转换:产妇初次迎来新生命时,由于对新生儿相关护理知识了解甚少,容易出现恐惧、紧张、不安、急躁等不良心理和情绪。这时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以帮助患者完成角色上的转换,鼓励产妇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1]。此外,护理人员必须对新生儿性别、体重、哭声、脐带及出生时间等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 1.2.2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新生儿调整体位,对新生儿腹部进行按摩,以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同时对胎便性质、颜色及频次进行密切观察。查看新生儿脐带是否存在渗血症状,脐周是否存在异味,若存在上述现象,必须及时更换脐部的绷带。定期对脐部进行清洗,并用乙醇棉进行消毒,以防止脐部炎性反应的产生[2]。 1.2.3 体位护理:保证新生儿体位舒适度,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发育。把新生儿放置到柔软被单上,然后在用软毛巾包裹成鸟巢形状,新生儿双手能够触碰到面部,以提高新生儿安全感。定期协助新生儿调整睡姿。 1.2.4 胆红素控制:通过测定仪对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进行监测和控制,以避免新生儿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每天帮助新生儿完成胆红素测定工作,自新生儿前胸及额头采样,并对胆红素均值进行有效计算和记录。在测定过程中,必须将新生儿眼睛遮盖,以防止新生儿眼部受到刺激。若新生儿胆红素过高,则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新生儿健康及生命安全。 1.2.5 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获取营养的重要来源,能够避免新生儿并发结肠炎性反应。但是新生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量较大,仅由母乳提供是不足的,必须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及热量等物质[3]。若新生儿能够吸吮,可给予适量配方奶,并依据新生儿情况,调整配方奶剂量及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非常满意22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6.7%;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4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护理模式不断创新,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其将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宗旨,给予新生儿人性化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新生儿生命质量,同时提升了临床护理水平。本研究给予新生儿角色转换、常规护理、体位护理、胆红素控制、喂养护理等优质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通过角色转换,能够帮助产妇做好角色转换上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共同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常规护理,能够对患者排便秦光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能够保持脐带清洁,防止脐部炎性反应的产生;体位护理,能够确保新生儿体位舒适度,促进神经功能的发育;胆红素控制,能够避免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保证新生儿健康;喂养护理,注重母乳喂养,以避免新生儿出现结肠炎性反应,同时能够给新生儿及时补充营养。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优质护理组临床护理效果更优,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
4 参考文献
[1] 王敏霞.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8(23):90.
[2] 曹绮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8(21):76.
[3] 林煜华.新生儿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3,9(15):85.
[收稿日期:2014-05-14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