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29  浏览次数:801次

捐献机采血小板与献全血相比因采血时间过长,更易给捐献者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对采血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采取干预措施,确保采血顺利完成。研究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站接受机采血小板采血的222例捐献者纳入研究,男204例,女18例,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111例。观察组男104例,女7例,对照组男100例,女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捐献者给予机采血小板的常规护理,包括献血前的健康询问、准备工作,采血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采血后指导捐献者进行适当休息。观察组捐献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献血前的心理护理:微笑面对每一位献血者,消除隔阂;对首次献血者,告知献血不会传染上疾病,解除顾虑;说明机采血小板采集所需要时间稍长约1 h,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耐心解答献血者的询问,消除恐惧心理、放松心情;采血前送上一杯无色的温暧饮料,避免因空腹献血出现反应;给予舒适的献血体位,让每位献血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1.2.2 采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静脉穿刺进针要稳、准、快,一针见血;尽量让献血者避开直视血袋,消除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当采血流速过慢时,要积极寻找原因并耐心解释,减少献血者的烦躁与不安。并根据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特点,选择轻松幽默的话题与之交谈,分散其注意力[1]。同时播放轻音乐、电视节目或电脑上网,营造一个温馨的献血环境,减轻或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 1.2.3 献血后的心理护理:采血完成拔针后,尽量帮献血者按压针眼5~10 min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注意观察和询问有无不适,做好宣教工作,叮嘱献血者献血后当天不要做剧烈运动及熬夜,适当补充营养,多饮水补充血容量,忌暴饮暴食;最后对献血者的爱心表示感谢,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温暖,体现到自身价值。

1.3 观察指标:通过采取以上心理护理措施后,222捐献者中无一例出现献血反应,再通过观察两组捐献者的负面情绪、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捐献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捐献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3 讨论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队伍的不断壮大,对机采血小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护理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机采血小板因采血的整体时间过长,增加了采血过程中捐献者的心理负担,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帮助捐献者维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血小板采集过程的顺利完成[3]。在本研究中,针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心理制定了特定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心理护理,消除捐献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献血环境,让每位献血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通过比较两组捐献者的负面情绪指标可知,观察组捐献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捐献者的整体负面情绪较少,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心态保持良好。从综上所述,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也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谭淑玲.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8):205.

[2] 时宝红,严 芳,侯小玲.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1.

[3] 周丽娟,傅 强,徐树良.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215.

[收稿日期:2014-04-15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