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不同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4-07-28  浏览次数:754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指的是以气流受阻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出现反复咯痰、咳嗽、呼吸困难以及气促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选择不同时间收治的COPD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5例 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男84例,女41例;年龄43~84岁,平均(63.72±13.84)岁;病程4~30年。另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 月收治的187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13例,女74例;年龄 49~81岁,平均(61.93±7.21)岁;病程3~28年。入组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诊指南” 中的诊断标准;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患者其基本生活能够自理;排除合并有其中重大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工作以完成治疗为目标。干预组患者给予干预护理,干预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 心理干预:由于该病其病程较长,且常常造成患者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性变化,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患有焦虑、压抑心理,并且有一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患者入组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其内心的状态,从而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和鼓励,尤其对于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用一些成功治疗的事迹鼓舞患者,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消除患者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帮助其树立起对治疗的信心。 1.2.2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就COP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对疾病的误区进行讲解。同时,需要特别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让患者了解到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加强患者自身的防御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病情反复发作,同时提高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3 饮食干预:在饮食方面,要鼓励患者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高热量的饮食,同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注意膳食结构的合理,一般蛋白质占饮食中15%~20%,而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不宜超过50%。于此同时,特别提醒患者要戒烟戒酒。 1.2.4 康复干预:包括对患者运动指导、呼吸锻炼。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运动,例如慢跑等活动,以增强肺活量,并改善肺泡的功能,加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呼吸锻炼是 COPD患者护理干预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干预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会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以及膈肌缩唇呼吸。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共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症状以及焦虑心理症状四个维度,每个问题均采用4级评分标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临床症状调查采用自拟调查量表,调查项目包括有:易上呼吸道感染、哮鸣音、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自汗以及气短,无症状为0分,症状较轻为1分,症状中等为2分,症状较重为3分,最高分为21分。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以及临床症状的比较结果见表1,干预后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影响COPD发生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气流受阻、气道炎性反应、系统失调、纤毛功能失调以及机体气道结构的改变等因素,由于患者病情长期反复发作,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将出现逐渐衰弱,在病情发展中将出现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害,使得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对于COPD稳定期的患者其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出现急性发作,使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改善,同时尽可能恢复患者受损的心肺功能,以防止或者减缓机体肺心功能的减退,因此做好COPD缓解期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刘雅丽.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20.

[收稿日期:2014-03-17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