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护理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4-07-25 浏览次数:736次
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之下,产科护理也从传统护理模式逐渐向分层化、人性化的模式转变,在孕产妇入院之后,除了要为其提供常规的护理,更应该为其提供全面的咨询以及教育服务,为父母传授关于育婴的技能与知识,帮助其尽快适应角色的变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种模式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产科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1]。近年来,对收治的母婴实施针对性、层次化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产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100对母婴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无严重躯体疾病与其他精神疾病,按照随机分组患者将100对母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对。两组母婴年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分娩方式、孕周、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将病区护理人员分为三个层次,即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实施护理包干制度,责任组长负责管理本组疑难复杂与急危重症产妇,并对其他护士进行指导以及护理监察;高级责任护士管理组内一般的母婴;初级责任护士管理组内轻症母婴。具体的护理要点如下。 1.2.1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针对性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新生儿抚触、沐浴、脐部护理、换尿布、早期预防接种、臀部护理均在病房中完成,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采取“一对一”的模式,由护士讲解,产妇与家属参与。讲解与教育内容包括产后应用、母乳喂养、乳房护理、产褥期症状、新生儿生理现象与处理措施、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接种、复查、尿布更换方式等,每天由相关责任护士实施1次床旁护理,护理时间为30 min[2]。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母婴,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由责任护士将新生儿送至沐浴间进行集中脐带消毒、集中沐浴以及新生儿抚触,健康教育则使用录像讲解与集中讲解的形式,教育内容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并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技能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调查,技能掌握内容包括产后营养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预防接种等内容,掌握程度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与未掌握三种[3]。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 7 6 . 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2 技能掌握程度:观察组产妇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详见表1。
3 讨论
传统护理模式实施的是母婴分开的模式,这种模式中护患沟通不足,难以体现出人文性特征,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之后,新生儿不需要离开母亲便可以接受到一系列的服务,这就有效解除产妇与家属的担心。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对于健康服务有了新的要求,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就充分的体现出了人文性特征,满足了各种层次产妇与家庭的诉求,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4]。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与普通护理模式不同,能够提供连续性、程序化以及针对性的服务,该种护理模式不仅仅重视相关知识的宣传,也强调护理技能的掌握,通过多种多样的指导与宣传方式将知识传授给产妇。近年来,我院实施了分层护理的模式,由责任护士在母婴床旁为产妇及家属传授护理技能,在这一过程中,产妇与家属存有疑问可以直接提出,这样便可以帮助产妇与家属迅速的掌握相关护理技能[5-6]。从本组研究结果看出,观察组在采用了针对性一对一的健康护理模式之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0%(48/50),对照组为76.0%,且产妇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分层护理模式下对于母婴同床应该采取针对性、一对一的护理方式,该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帮助产妇与家属快速的掌握护理技能。
4 参考文献
[1] 孙 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12(5):76.
[2]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13(6):154.
[3] 张士琼,李德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5(15):87.
[4] 王玉玲,王玉杰,刘 铭,等.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2):163.
[5] 张菲菲,崔改英,赵 扬,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4(20):62.
[6] 章晓军,夏海鸥,李信群,等.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2,8(25):192.
[收稿日期:2014-04-13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