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18 浏览次数:700次
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以提高的同时,高血压发病率也表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据近期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年龄超过18岁的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趋近 20%,而全国全部的高血压患者总数也已接近2亿。就高血压基本本身来看,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损害,而且也会带给患者及其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1-2]。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从长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出发,对部分高血压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男62例,女46例;年龄30~71岁,平均(41.2±9.3)岁;病程均在2年以内;文化程度均为初中或以上。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将此108例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我院的常规高血压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相关的基础护理即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并于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压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结果比较。观察组所采取的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干预:向组内所有患者耐心讲解与高血压相关的基本知识,其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症状、预防措施、治疗原则以及坚持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等,同时告知其吸烟与酗酒等生活习惯可对高血压病情产生的不良影响等;②心理干预:首先需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与组内患者建立起更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更多的尊重与关心来对待每一位患者,促使其在获得更可靠安全感的情况下尽量多时间地保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对表现有不同程度抑郁与悲观的患者,则应以诚恳的语言与之进行更多的交流,使其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并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饮食指导干预:在平时饮食过程中,引导组内患者均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同时务必做到“三低” 准则,尽量少食用甚至不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与甜食等,一日三餐需始终坚持合理分配,通常应以早、中、晚餐能量分别占日摄入总能量的30%、40%、30%为宜;④运动指导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年龄以及喜好偏向等为其制定具体的适宜运动方式与运动量,其中常见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散步、爬山、游泳以及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频次一般以3~5次/周以及30~60 min/次为宜,运动量则以稍微出汗、呼吸轻度变频且在运动次日晨起后无疲劳感觉乃至舒适为宜。
1.3 观察指标:本研究主要从降压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两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其中,降压效果方面分为:①有效: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15 mm Hg(1 mm Hg=0.1333 kPa);②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未有下降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3,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长期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血压,但是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达到平稳有效降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全面认识,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保障患者坚持按医嘱、科学治疗,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通过本研究,笔者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以及运动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更好为患者降压,值得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刘艳容,何金爱,余 健.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30(12):1938.
[2] 纪萌健.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青岛医药卫生,2008, 40(3):235.
[收稿日期:2013-12-13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