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手术室麻醉护理探讨

发表时间:2014-06-03  浏览次数:624次

麻醉是手术能否成功和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因此麻醉中的护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做好手术患者的围麻醉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容之一[1]。现就笔者所在手术室的麻醉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麻醉前护理1.1 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对手术及麻醉不了解,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术前1天访视病人,热情、诚恳的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其术前准备情况,根据病情掌握患者主要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比如用简洁、明了、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和手术的大致过程及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引导患者正确认识麻醉对手术的重要性,配合麻醉的必要性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安慰鼓励病患,缓解其术前紧张心理,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最终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2]。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防止对病人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刺激,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应在其情绪逐渐趋向稳定的时候方可进行麻醉工作。1.2 饮食护理麻醉术前应禁饮禁食,以免术中发生呕吐窒息。一般成人应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小儿术前也应禁食禁水8小时。1.3 手术室环境适宜的温度、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在麻醉状态下,患者全身或部分将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而2 麻醉中护理2.1 体位摆放麻醉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的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和医生操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患者的肢体、神经等受到压迫。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防止因体位突然改变造成的体位性低血压。2.2 建立静脉通路建立和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不仅是麻醉手术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麻醉及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术中出现危险时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除皮下组织内小肿块切除术用局麻外,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病情比较重者还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4]。输液应在麻醉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的稳定。输液的速度应根据病情调节,一般对严重脱水、失血、休克、高热和椎管内麻醉引起血压下降的患者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可加压。而对于小儿、老年人及心肺功能不全者必须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入量。在输液中应严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及输血输液反应,如发生上述现象应减慢或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处理。输液途径一般采用桡静脉、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部位套管针留置,对较大的手术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4]。全身麻醉的病人在应用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血液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术中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以及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2.3 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手术开始后,护士要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要根据血压、脉搏、尿量、心率、出血量等,随时调节输液速度,维持循环稳定。此外,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等都有影响,若患者麻醉过深,易发生舌根后坠,影响正常的呼吸,从而导致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因此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通道是否通畅、呼吸的幅度和频率等。要及时清除患者的呼吸分泌物,保持患者循环系统的平稳。观察患者膀胱是否充盈,及时帮患者排尿或导尿。观察患者体温,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2.4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等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患者术中难免发生一些意外。为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尤其是各种抢救器材如监护仪及除颤器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等,必要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抢救,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以免发生麻醉意外时惊慌失措,不能及时配合抢救而延误时机。要善于观察和识别不同病情,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若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要及时补充血容量,让患者服用升压药,加压输液,防止患者血压继续下降;若患者出现休克,要保持静脉畅通,及时输液,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情况;若患者呼吸心搏骤停,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尽快促使患者心肺复苏。3 麻醉后护理手术完毕后及时停止静脉麻醉用药,除有特殊医嘱外,应安置病人于仰卧位,尤其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全身麻醉病人在苏醒前还应注意病人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鼻内分泌物排出,并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如病人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变大、呼吸加快,甚至有呻吟、转动等,是即将苏醒的表现,此时最易发生躁动,须将病人的手足约束好,防止其坠落或不自觉地拔除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造成意外。拔除气管导管后,继续观察至病人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且呼吸平稳后,方可与麻醉医生一起将病人护送回病房。移动病人的时候要防止胃内容物大量溢出以及气道梗阻,严格注意患者安全。另外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并不会在手术结束后马上消除,因此术后应使用心电监测仪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同时还应加强随访,定期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术后情况,观察患者的体温、尿量、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等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 讨论对于接受麻醉手术的患者来说,其生命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顺利实施尤为关键。作为手术室的护士,不仅要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的完成,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突出的应急能力、精湛的技术,对各种监测、抢救设备使用熟练,对麻醉药、肌松药、镇痛药和抢救药的药理有很好掌握,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事件,切实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同时麻醉护理措施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如术前访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输血核对制度、麻醉用药核对制度、麻醉意外抢救预案等等,以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发生麻醉差错事故的隐患,促进麻醉工作顺利开展[5]。综上所述,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医护间默契的配合对每一例手术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于恩实.手术室麻醉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154-155.[2] 刘莉.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2009,15(30):126.[3] 黎串雄.浅谈手术室护理与麻醉配合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15-116.[4] 曹海萍.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54.[5] 项艳.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2010,23(9):2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