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对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599次
应激反应危重急症(包括创伤、烧伤、大手术、感染等)的发生、发展于疾病的刺激因素有关,同时与机体受到刺激后的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严重烧伤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机体的应激机制可在烧伤后迅速激发包括神经内分泌和机能代谢反应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如患者体表创面灼痛、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及烧伤创面渗液增多,严重者可导致脏器缺血缺氧,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患者入院后应给予积极处理,早期采用自控镇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烧伤患者的应激反应[1-2].本研究通过对严重烧伤急性期患者实施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对患者实施镇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治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62例严重烧伤患者,于伤后24h内入院,随机分为治疗组(氟比洛芬酯镇痛)和对照组(肌内注射镇痛药)各31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8~62岁,平均32.5岁;体重(59.5±12.8)kg.烧伤面积占体表面积(52.1±13.8)%,Ⅲ度烧伤面积(41.2±10.8)%,烧伤部位涉及躯干、四肢合并头、面、颈部,致伤原因为包括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致,如热力、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入院后患者烧伤皮肤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和抑郁、焦虑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烧伤面积、致伤原因、入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镇痛法: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开始就镇痛。患者入院后给予清洁皮肤、预防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处理。同时,两组给予不同的镇痛方法,其中治疗组给予:入院后即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mg,随即接入镇痛泵,泵内加注氟比洛芬酯200mg加NaCl溶液至100ml,持续输注量2ml/h,PCA量2ml,锁定时间10min;对照组间断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和异丙嗪25mg,间断时间4~6h. 1.3 应激反应指标:采集镇痛前和镇痛后3h、8h、24h、48h静脉血样,分别测定血糖、血浆皮质醇、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 1.4 镇痛效果评价:镇痛采用VAS评分法,记录镇痛前和镇痛后3h、18h、24h、48hVAS评分指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呼吸次数、异常出血及有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前后VAS的变化,详见表1.两组患者镇痛过程中神志清楚、未见循环、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 2.2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前后血糖和血浆应激激素指标的变化2. 3 讨论 危重急症(包括创伤、烧伤、感染、休克等)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刺激因素有关,同时与机体受到刺激后的应激反应也密切相关。严重烧伤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机体的应激机制可在烧伤后迅速激发包括神经内分泌和机能代谢反应在内的一系列变化,持久、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3].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创面剧痛和渗液常伴强烈的应激反应,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抑制,影响内环境稳定和康复,因此患者入院后及时采取有效的自控镇痛可减轻不良应激反应,加快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和促进伤口愈合。烧伤作为强烈的外来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为维持内环境稳定,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作出应激反应,表现出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一系列功能代谢的改变。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的前体药物,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靶向镇痛剂,药物进入体内靶向分布到创伤及炎症部位后,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在羧基酯酶作用下迅速水解生成氟比洛芬,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生物的合成,从而减轻创伤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有效减少神经末梢的伤害性感受及疼痛知觉,起到镇痛作用[4].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严重烧伤后血糖及血浆应激激素均明显升高,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药物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镇痛,且使血浆中应激激素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体内生理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镇痛药(哌替啶50mg和异丙嗪25mg),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且易反弹,两者比较,其疗效远不如治疗组氟比洛芬酯。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血糖和皮质醇是机体应激反应的灵敏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镇痛后8~24h其血糖和皮质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镇痛前指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氟比洛芬酯对于严重烧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改善作用。综上所述,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期采用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急性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的紊乱,且无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周锐华,鄢文海。危重烧伤应激反应与研究现状[J].感染,炎症,修复,2006,7(1):50. [2] 夏建国,彭 坚,肖 红,等。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对严重烧伤休克期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5):379. [3] 周锐华,鄢文海。危重烧伤应激反应与研究现状[J].感染、炎症、修复,2006,7(1):50. [4] 孙永兴,张祥晶,李天佐,等。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及镇痛效果评价[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0):1001. [收稿日期:2013-12-20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