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4-04-22 浏览次数:605次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而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1]。自l966年Brescia等首次创立动静脉内瘘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自体动静脉内瘘成为目前最好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对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和维持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2]。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途径,200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前臂动静脉无法再建立内瘘的尿毒症患者,选择上臂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本文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以避免或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为52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建立了高位动静脉内瘘,其中男20例,女32例,男女比例0.63∶1,年龄38~76岁,平均(54±12)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4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2例,梗阻性肾病1例。
1.2手术部位选择和治疗方法:对象为前臂内瘘失功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手术部位为肘横纹上2.0cm,行一长约3.0~5.0cm横形或纵行切口,分别分离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切断后用肝素盐水5~10ml扩张冲洗,并用尖头刀片在桡动脉作一长5mm纵形切口,将头静脉与桡动脉用6-0缝线和肱动脉行端侧吻合,内瘘的使用时间为术后的2~3个月,每周行血液透析2~3次,血流量200~250ml/min。
1.3观察指标: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和血胆固醇,平均随访3年,观察内瘘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出血或皮下血肿、内瘘感染、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2 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本文52例上臂高位动静脉内瘘中,其中男20例(38%),女32例(62%),女性患者绝对数高于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4±12)岁、平均动脉压(101±18)mmHg(1mmHg=0.1333kPa)、血红蛋白(93±17)g/L、血白蛋白(34.7±5.6)g/L、血肌酐(862±128)μmol/L和血胆固醇(4.5±1.6)mmol/L。
2.2患者3年累计并发症:患者血栓形成、出血或皮下血肿、内瘘感染、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血栓形成8例(15%),出血或皮下血肿12例(23%),内瘘感染2例(4%),内瘘狭窄5例(10%),假性动脉瘤8例(15%),充血性心力衰竭6例(12%)。
2.3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对策
2.3.1心理护理:因前臂头静脉条件差,多数患者已经历过多次内瘘手术的痛苦,术前有紧张、害怕、担心再次手术不成功等不同心理问题。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本中心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术前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如手术的简单程序,讲解上臂高位动静脉内瘘与长期导管、人造血管相比的优点及临床应用效果等。利用本中心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功病例,给予患者及家属鼓励,以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及心理担忧。在透析过程中,加强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内瘘保护方面的知识,尽量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2血栓形成:本组患者有8例发生内瘘血栓形成,表现为杂音消失,搏动及震颤消失,内瘘血管处疼痛,沿内瘘血管可扪及条索状物。血栓形成的原因如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手术操作时损伤血管内膜、血管扭曲、以及包扎过紧、低血压、反复定点穿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等因素造成,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龄患者血管弹性差,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高。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术后易形成血栓[3]。防治和护理对策: ①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及定点穿刺,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出血及血肿的发生。②合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高凝患者,遵医嘱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血栓形成。③及时调整降血压药物及干体重,避免血容量不足及低血压发生。④嘱患者每天检查内瘘吻合口,如杂音及震颤消失,应及时就医。对于早期血栓形成患者,可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如无效应尽早行内瘘取栓术。
2.3.3出血或皮下血肿:本组共发生12例次,因穿刺失败在开始透析治疗前发生8次,透析治疗中2次,透析结束拔针后2例。因穿刺部位血管相对前臂位置要深,不充盈,弹性感差等,穿刺难度大,成功率较前臂部位低,穿刺失败导致血管壁损伤,极易发生血肿,严重者可使内瘘闭塞[4]。预防和护理对策:①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保护穿刺点周围皮肤。透析结束后内瘘穿刺点血管应进行适当有效压迫止血。②定期监测活化凝血时间,个体化使用抗凝剂。③一旦出血或皮下血肿形成,应立即在出血点准确适度的按压止血,避免血肿进一步增大,并给予25%硫酸镁冷湿敷,24h后行热敷,外敷喜疗妥软膏等处理,促进血肿吸收。④透析间期加强内瘘自我保护,佩带护腕,避免敲打或撞击硬物,睡觉时应健侧卧位,避免内瘘受压。
2.3.4内瘘感染:慢性肾衰竭患者多伴有贫血和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差,对感染的防御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本组患者共有2例发生内瘘感染。预防和护理对策:①建议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前用水和肥皂清洗内瘘侧手臂。②严格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穿刺点周围皮肤消毒两遍,拔针时避免更换敷料而污染穿刺点。③透析间期做好自我保护,针眼处可用一次性创可贴保护。④一旦内瘘发生感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内瘘,局部消毒包扎,并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
2.3.5内瘘狭窄:本组患者共发生内瘘狭窄5例次,内瘘狭窄的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包扎过紧、反复定点穿刺,尤其是糖尿病高龄患者血管弹性差,粥样硬化相关[5]。防治和护理对策:①嘱患者加强握拳运动及肘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②严禁定点穿刺,应选择绳梯式穿刺方法。③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穿刺要格外轻柔缓慢,力争一针成功,避免血管的损伤。④预防低血压及低血容量的发生,穿刺结束后,压迫力量以能扪及血管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而又不出现渗血为度。⑤发生内瘘狭窄后,如保守治疗仍不能改善,应汇报医生进行内瘘扩张术。本组内瘘狭窄的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另2例保守治疗无效行内瘘扩张术,术后恢复良好。
2.3.6假性动脉瘤:本组8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高位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较前臂动静脉内瘘明显增高,这可能是由于肱动脉粗或内瘘口径大,导致血液分流量明显增加,使静脉压增高,以及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长度相对较短,穿刺时常采用定点反复穿刺所致[6]。防治和护理对策: ①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必须等术后2~3月内瘘成熟后方可使用。②选择正确穿刺点:动脉穿刺点离开内瘘吻合口5cm以上,针尖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尽量另找一条静脉血管,针尖向心方向穿刺。③合理的穿刺方式:尽量采用阶梯式或绳梯式穿刺,每次穿刺更换一个部位,由远心端开始,逐渐向近心端。合理的穿刺方式有助于减少动脉瘤的发生率。④ 假性动脉瘤发生后,易致血栓形成或破裂后大出血,对此应避免在动脉瘤部位穿刺,如小的血管瘤无需手术,让患者带上弹性绷带或者护腕适当加压包扎,防止继续扩张,并经常提醒患者减缓动作,防止外力诱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如动脉瘤直径超过3cm应手术治疗,本院2例患者经手术后恢复良好。
2.3.7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组6例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彩色超声仪检测并计算吻合口平均血流量达960ml/min。由于肱动脉血流量大,故静脉回流速度快,吻合口扩张,回心血量增加,患者心脏承受能力差,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7]。防治和护理对策:①术中严格控制内瘘吻合口的直径,可采用连续缝合方式控制内瘘直径。②告知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及水钠的摄入,有明显胸闷或气急不能平卧症状应立即就诊。③对疑似未达干体重和心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及时准确评估干体重。④对于吻合口扩张,彩色超声仪检测吻合口血流量大的患者,戴上弹性绷带,在瘘口的上方加压,松紧以能在绷带上方(近心端)触摸到震颤为宜,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如仍不改善,可用手术方法缩小瘘口。⑤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后,应立即予坐位、吸氧、强心、扩血管及加强透析超滤,并及时就医。
3 讨论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于前臂动静脉无法再建立内瘘的尿毒症患者,建立上臂高位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是优先选择,较带涤纶套长期导管及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具有更多的优点[8]。应用高位动静脉内瘘出现并发症是导致血管通路失功的重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内瘘。如能长时间使用一个通畅的内瘘,既能避免因反复造瘘给血透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为此,对于准备建立上臂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应掌握吻合口的大小,术后应注意观察,正确指导患者保护好内瘘,尽早进行有益的功能锻炼,促进内瘘成熟。另外,把握好内瘘的启用时机,科学地使用内瘘,熟练掌握内瘘的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内瘘感染,密切观察透析过程,结束后给予正确的按压方法,消除引起血栓等的一切不利因素,注意保护血管,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提高内瘘的自我监测与护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内瘘相关的并发症,保证血液透析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4 参考文献
[1]LokCE,FoleyR.Vascularaccessmorbidityandmortality:trendsofthelastdecade[J].ClinJAmSocNephrol,2013,8(7):1213.
[2]AlhassanSU,AdamuB,AbduA,etal.Outcomeandcom.plicationsofpermanenthemodialysisvascularaccessinNigerians:asinglecentreexperience[J].AnnAfrMed,2013,12(2):127.
[3]ChangTI,PaikJ,GreeneT,etal.Intradialytichypotensionandvascularaccessthrombosis[J].JAmSocNephrol,2011,22(8):1526.
[4]卢家平.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1,40(24):2484.
[5]宫 丽,黄洁波,藏秀娟,等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0):531.
[6]SahasrabudheP,DigheT,PanseN,etal.Retrospectivea.nalysisof271arteriovenousfistulasasvascularaccessforhemodi.alysis[J].IndianJNephrol,2013,23(3):191.[7]StolicR.Mostimportantchroniccomplicationsofarteriove.nousfistulasforhemodialysis[J].MedPrincPract,2013,22(3):220.
[8]MimaA.Hemodialysisvascularaccessdysfunction:molecu.larmechanismsandtreatment[J].TherApherDial,2012,16(4):321.
[收稿日期:2013-08-05 编校: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