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护理路径对白内障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621次

白内障目前仍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估计到2020年我国白内障积存人数将达500万人[1]。防盲治盲工作的积极推进不仅利于人类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2]。而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存质量[3]。笔者具体探讨了护理路径对白内障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20例。入选标准:单眼发病;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楚,认知力完好,能正确回答问题;无严重并发症与手术历史;自愿配合调查,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4~80岁,平均(68.52±2.1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36例,初中与高中50例,中专24例,大专及其以上10例。婚姻状况:已婚100例,未婚18例,离异、丧偶2例。

1.2干预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基于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首先让患者对白内障的基本知识有所认知,正确面对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戒烟、尽量避开强光、多补充水分、少食盐、控制血糖。合理安排饮食,每天三餐在保证足够的营养外,应多吃富含Vit C、Vit E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医护人员应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保持家庭和谐,主动接受周围的人以及来自于社会的支持。与患者多交流,提高配合度。两组干预周期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视力与眼压的调查;同时采用简化的SF-36量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四个方面,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力与眼压变化: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明显下降,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生活质量变化:干预后随访6个月,经过调查,患者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详见表2。

3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老年人身上较为多发。调查显示,我国视力残疾人群在百万人左右,白内障患者占40.0%左右,我国现在已将白内障手术作为防盲治盲的首要任务[4]。白内障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晶体水分增加,晶体透光度下降;同时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物模糊现象越来越明显,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失明。患者一旦诊断为白内障,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一般人群低下,患者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特点,导致生活质量不同程度下降或受损。有学者认为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社会活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5]。本组资料中采用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四个方面,同时让患者对自己目前的生存质量状况做出评价,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白内障症状的控制和改善受到患者意志力的影响,因此给予积极的基于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适合于白内障的干预和治疗。本组资料中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明显下降,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6个月,患者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总之,护理路径对白内障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视力与提高眼压,同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4参考文献

[1]吴笑梅,朱思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早期眼压变化[J].中华眼科杂志,2008,34(2):339.

[2]葛坚,赵家良,黎晓新.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97.

[3]谭士军,燕妍.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对降低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J].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96.

[4]陈锋,杨顺海,余容容,等.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8,16(1):54.

[5]刘景丽,邱红,刘东伯,等.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其形象因素分析[J].药品评价,2012,9(3):2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