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供给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553次
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促进患者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在早期的胃切除手术之后,患者不能进食,胃肠功能的恢复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这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状态。近几年来,肠内营养可以调理营养代谢的作用,早期激发和调动胃肠道分泌及免疫[1]。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黏膜,减少并发症,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对做好肠内营养的早期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28~65岁。进行胃癌根治术。跟据不同的术后肠道营养方式,在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均在术晨经鼻插入胃管及鼻肠管至胃内,并妥善固定,在术中由术者将两者分开,将胃管留在胃内,由导丝引导鼻肠管至吻合口远端30 cm处留管,拔出导丝。①营养管的护理准确固定与胃管同时使用时,应首先固定营养管后再固定胃管。在拔除胃管时,叮嘱患者深呼吸,固定妥善营养管之后再拔除胃管,防止不慎将营养管脱出。加强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EN开始之前,详细向患者解释EN的支持方法和配合等,并告知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术后恢复。②观察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不良症状,肠道感染、伤口感染、导管感染、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等。记录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术前及术后第8天,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③在术前预备行肠内营养前,应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健康教育和护理,使其愿意接受并且配合治疗。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交代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和所用营养液的种类,出现的不良反应时如何预防等。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肠内营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趁早恢复小肠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提供EN支持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纠正负氮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体重的丢失,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Hb、PP、ALB、Ig A、Ig G、IgM
3 讨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相关问题等,但同样也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营养补给方法。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并记录,如发生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共同寻找原因,加强护理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顺利完成患者的治疗。另外肠内营养患者的术后IgG、Ig A、Ig M均较肠外营养患者明显提高,提示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恢复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不仅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结肠功能的恢复且没有明显不适。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早期肠内营养也同样能达到传统肠外营养的效果。而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减少静脉输液量,且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肠外营养明显提前,具有实施方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优点。肠内营养虽然较肠外营养更安全,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所以,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心理防护,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使患者能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治疗,而且要注意观察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如腹胀、腹泻等,严格控制营养液的温度和输注的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减短,营养和医疗的费用降低,充分显示出早期肠内营养对促进胃癌术后恢复的积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李国立,李 宁,黎介寿.胃痛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6(1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