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584次
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和抢救的场所,而手术室护理主要是针对麻醉和手术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紊乱而采用的护理措施,所以必须对手术室护理予以重视[1]。对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男78例,女62例,年龄21~78岁,平均(43.5±6.3)岁。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
1.2.1 术前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室温和湿度适中,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术前访视患者,向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目的和过程进行简单介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避免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注意访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1.2.2 术中舒适护理: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动作要尽量技术熟练,通过与其聊天或让其听喜欢的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痛苦。护士在手术进行中需精力高度集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手术方式,做好术中配合。对存在不适感的患者要给予特殊安慰,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度过手术期。
1.2.3 术后舒适护理:评估患者休息体位、睡眠模式,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习惯,提供柔软舒适的枕头,同时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时变化体位。做好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如何巩固疗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依照患者的口味,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适量补充钙质,促进伤口恢复。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手术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错发生率及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新型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的核心内涵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科学的运用护理手段,主动查找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及时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达到满意的舒适状态[2]。护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患者手术的成功率,还会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在手术室工作中采取舒适护理,既体现了传统护理方式的价值,也增加了在患者心理方面上的关注度。舒适护理是主动的服务过程,它是以患者的舒适程度为考虑重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和感受,努力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自然的治疗环境,得到家庭式的护理、照顾和关怀[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错发生率及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适当的舒适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 琪.浅谈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医学信息,2010,23(4):1100.
[2] 陈 颖.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1.
[3] 林 娜.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