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622次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系统的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儿科并不少见,且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等为特征[1]。通过对37例 IM患儿的临床观察,诊断,评估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面,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9个月~1岁5例,~3岁17例,~6岁12 例,~12岁2例,>12岁1例。符合IM诊断标准[2]。 1.2 临床表现:发热34例(91.9%),淋巴结肿大33例(89.2%),咽峡炎29例(78.4%),肝肿大31例(83.8%),脾肿大23例(62.2%),皮疹7例(18.9%),眼睑浮肿5例(13.5%)。在受累脏器中,累及1个系统者以肝脏受累最常见(17例肝肿大+肝功有改变),累及2个系统者(心、肝)18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系统者2例(心、肝、肺等)。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0×109/L者28例(75.7%),最高达44.4×109/L,以淋巴为主者89.5%,白细胞<4×109/ L者9例(24.3%);血小板及红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异型淋巴细胞≥10%者19例(51.4%),最高者为52%,<10%者18例(48.6%)。血清学检查:肝功能升高者19例(51.4%), EBV-IgM阳性34例(91.9%),心肌酶(CK-MB)增高者10例(27.0%)。本组病儿行骨髓穿刺检查者19例(51.4%),骨髓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者(≥10%)10例。 1.4 治疗方法:除降温退热等一般处理外,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器质受累者分别给予保肝及营养心肌,合并感染者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本组病儿中10例存有并发病者,应用静脉推注人免疫球蛋白3~5 d,收到良好疗效。 1.5 结果:治愈好转率为94.6%(35/37),2例住院2 d确诊回当地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0±1)d。
2 护理措施
2.1 专人护理:本病起病急,进展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尤其对年龄偏小、病情重者。由于咽部炎性反应疼痛,分泌物不易咯出,随时有痰堵、窒息的可能,应准备好监护仪、吸痰器,随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意识、呼吸、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做好医护及护患沟通,准确记录出入量。 2.2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小儿好动,绝对卧床有一定难度,可告知家长,可讲故事、听音乐、画画等床上游戏,以保证充分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待症状缓解后适当下地活动,尤其伴有肝脾肿大者,更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肝脾破裂。2.3 发热的护理:因本病发热时间较长,遂应向家长告知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儿呈高热时,做好物理降温,如全身温水擦浴、头部用水袋,或退热贴外敷,必要时应用退热药,用药后监测体温变化以掌握降温效果。对出汗多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血压及尿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虚脱。 2.4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既保证营养供给,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又要避免服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及引起消化道并发症。 2.5 输液护理:明确诊断后遵医嘱给予患儿更昔洛韦治疗,输注时密切注意输注速度,避免过快发生不良反应。有些患儿因病情较重,需给予静脉推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本组病例应用10 例)。该品为血液制品,输注时需行乙型肝炎六项、丙型肝炎抗体、HIV、梅毒及免疫五项检查,排出相关血液系疾病及IgA缺乏等输注禁忌证,输注时注意输液速度,如有恶心、呕吐、皮疹、剧烈哭闹、寒战甚至口周发绀等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6 骨髓穿刺的术前、术后护理:术前需向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取得家长的配合。年长儿应和患儿做好沟通,告知手术时不能乱动,配合医生操作;较小患儿应固定好体位,避免因乱动导致穿刺失败等。术后护理: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如渗血较多,立即更换无菌纱块,压迫伤口直至无渗血为止。穿刺伤口48~72 h内不要弄湿,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感染。术后伤口处有疼痛感,但不会对身体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应协助家长以游戏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但仍应防止剧烈运动及哭闹,必要时可协助医生给予患儿镇静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本组病儿中,有19例为排除血液系统其他疾病行骨穿检查,均安全顺利完成。
3 讨论
IM主要由EB病毒引起,是儿科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文献报道,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如导致心肌炎、肝炎、过敏性紫癜、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嗜血细胞综合征等,提示EB病毒感染与人类许多疾病关系密切[3]。 EB病毒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在其不断增殖的同时,通过释放病毒颗粒,引起T细胞的强烈反应,导致T、B细胞功能下降,形成末梢血中可见的异型淋巴细胞,即活化的抑制性T细胞,导致临床多样化表现及多脏器受累[4]。针对临床不同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是确保IM患儿早期康复的关键。
4 参考文献
[1] 高立伟,谢飞佳,申坤玲.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J].国际儿童学杂志,2010,37(5):481.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9.
[3] Shouchi O,Akihiko N,Hidetoshi T,et al.Immunological aspects of Ep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n[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2,44(2):203.
[4] Okan M.Overiew and problematic sand pomts Severe chronic active Ep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n syndrome[J].Oncol Hemamatol,2002,44(2):273.
[收稿日期:2013-07-19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