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614次
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情重、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住院时间长等原因,肺部感染发生率高[1]。我们对2009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265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高血压脑出血8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梗死146例;男168例,女97例,年龄16~82岁,平均62岁。住院天数2~72 d,平均22.5 d。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肺部感染均发生在入院后1 d~2个月,所有病例均排除发病前肺部感染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入院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体温38~40℃,呼吸急促,黄色黏稠脓性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双肺听诊可闻及大量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可见点、片状阴影;痰培养致病菌阳性。
1.3方法:本组病例在发生肺部感染后,根据药敏试验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加强翻身、拍背,采取有效吸痰、肺部理疗等措施。
1.4结果:症状、体征消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X线胸片炎性反应消散,肺部感染恢复良好共210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38例,死亡率19.38%。
2原因分析
2.1排痰不畅与误吸:脑卒中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偏瘫,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早期常出现呕吐物误吸;脑卒中患者卧床时间长,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出,易致坠积性肺炎;意识障碍越重,排痰能力越差,肺部感染越严重。
2.2气道因素:本组病例行气管切开术78例。气管切开后,气管直接与外界开放,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病原体过滤作用,致病菌可随着呼吸及吸痰操作侵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
2.3操作因素:各种侵入操作增加了损伤和感染的机会,如吸痰、气管插管等,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的屏障能力下降,增加了细菌定植和感染的机会。不规范的操作会使感染和损伤的风险增大,如吸痰时吸痰管带负压进入气道,每次吸痰时间过长超过15s,吸痰时负压过大,动作粗暴,上下提插等。
2.4营养因素:脑卒中患者老年者居多,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加之急性发病机体消耗过多,进食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
2.5药物因素:抗生素的联合长期应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容易引起二重性真菌感染。本组有17例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发热、咯嗽、咯痰等症状反复出现,频繁更换抗生素,且使用时间过长,有7例出现了真菌感染,3例因肺部严重真菌感染无法控制死亡。
3护理对策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的变化,观察咳嗽、咯痰、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高热会加重患者的缺氧症状并加剧脑水肿[2]。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及早做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2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误吸
3.2.1尽早插胃管鼻饲: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插胃管鼻饲,禁止从口进食,避免误吸发生;每次鼻饲前抬高床头15~30℃,同时做好操作前的评估,先翻身、拍背、吸痰、证实胃管在胃内,有无胃潴留,再进行鼻饲。注意喂食速度要慢,每次量不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避免喂食过快、过饱引起呕吐致误吸。
3.2.2加强翻身、扣背:每2 h翻身扣背1次,通过叩击振动患者背部,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促进痰液排出。扣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部向气管方向逐渐扣,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拍打患者的背部。神志清醒时,应鼓励患者咳嗽。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2.3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温化:患者如意识障碍严重,痰黏稠难以吸出、血氧饱和度低等,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人工气道建立后,要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可采用持续湿化法或定期套管口滴药法,湿化液为生理盐水﹢糜蛋白酶﹢沐舒坦,200~250 ml/d。避免气道干燥,痰痂形成,排痰不畅而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吸痰操作要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机械通气时间≥3 d是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脱机、早拔管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3]。尽量避免医源性因素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
3护理对策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的变化,观察咳嗽、咯痰、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高热会加重患者的缺氧症状并加剧脑水肿[2]。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及早做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2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误吸
3.2.1尽早插胃管鼻饲: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插胃管鼻饲,禁止从口进食,避免误吸发生;每次鼻饲前抬高床头15~30℃,同时做好操作前的评估,先翻身、拍背、吸痰、证实胃管在胃内,有无胃潴留,再进行鼻饲。注意喂食速度要慢,每次量不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避免喂食过快、过饱引起呕吐致误吸。
3.2.2加强翻身、扣背:每2 h翻身扣背1次,通过叩击振动患者背部,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促进痰液排出。扣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部向气管方向逐渐扣,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拍打患者的背部。神志清醒时,应鼓励患者咳嗽。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2.3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温化:患者如意识障碍严重,痰黏稠难以吸出、血氧饱和度低等,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人工气道建立后,要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可采用持续湿化法或定期套管口滴药法,湿化液为生理盐水﹢糜蛋白酶﹢沐舒坦,200~250 ml/d。避免气道干燥,痰痂形成,排痰不畅而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吸痰操作要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机械通气时间≥3 d是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脱机、早拔管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3]。尽量避免医源性因素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