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615次
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侵入性操作较多,患者在经过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可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据临床统计,术后的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术后的良好护理对于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对16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术后并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16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男116例,女4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8岁,平均(53.61±6.32)岁。通过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分别为循证护理组80例与常规护理组80例。通过CT检查与磁共振检查后,两组患者均确诊为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判断有无采取支架植入手术的需要,两组患者均进行了DSA检查。经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在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
1.2.2循证护理组:在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均给予循证护理。循证小组组成人员职称均在护师以上,且小组所有成员均有进行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具体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收集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手术可能会带给患者的不良影响,结合问题进行文献搜索,寻找脑血管介入手术术后多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估,作为实行循证护理的依据,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应用到临床护理中。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28例(35%),循证护理组为16例(20%),两组比较,循证护理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在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并发症类型常规护理组(n=80)循证护理组(n=80)皮下血肿9(11.25)2(2.50)血管痉挛4(5.00)3(3.75)过度灌注综合征4(5.00)2(2.50)脑出血3(3.75)3(3.75)血栓形成和栓塞4(5.00)4(5.00)造影剂不良反应4(5.00)2(2.5)
3循证护理
3.1皮下血肿:引起皮下血肿的原因主要有3个,分别是活动过早、未充分按压与穿刺频繁。因此在实施循证护理中,应对穿刺针、穿刺点合理选择,取出导管后,使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至少5 min,若导管较粗则至少按压20 min,接着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情况特殊的可使用沙袋进一步压迫[1]。叮嘱患者在手术后24 h内不要随意活动。
3.2血管痉挛:尽量减少导管的滞留时间,若患者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则需要对造影剂的使用量以及使用浓度严格控制,手术前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尼莫通,以预防血管痉挛的情况。
3.3脑出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若发现患者具有脑出血的情况则及时使用中和肝素,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脱水等紧急手段,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使用脑保护剂、止痛剂等,保存原有的神经功能。
3.4过度灌注综合征:手术前,对手术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在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及时掌握异常现象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5血栓形成与栓塞:手术前对器械全面检查,确保导管的完好性[2]。若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或是本身属于过敏体质,则应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例如脉搏、呼吸、血压等。
3.6造影剂副反应:对患者的病史详细询问,重点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以防止在应用抗阻胺药、皮质激素产生不良反应,对皮试结果呈阴性的患者密切关注[3]。手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变化,对造影剂的剂量严格控制,若患者伴有糖尿病、哮喘或是其他脏器(肾、心、脑等)功能不全的情况,应建议患者采取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4参考文献
[1]刘俊英.脑血管介入术636例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91.
[2]郭玉雯,周莉萍.脑血管疾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35.
[3]李芸.脑血管病介入术中异常情况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4):25.
[收稿日期:2013-04-23编校: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