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1 浏览次数:681次
作者:周 逊 聂建东 王 毅 刘永平 朱辟疆(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研究所 镇江 212028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补肾健脾活血汤 肾素血管紧张素阻滞剂
慢性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病理类型多样,呈缓慢进展,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腰酸、疲乏、水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最终不可避免地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6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所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肾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7~62岁,平均(31.7±8.8)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2.1±4.1)年。26例中腰酸、疲乏17例,水肿7例,肉眼血尿5例,高血压5例,肾功能轻度异常4例。血管紧张素(RAS)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6~68岁,平均(29.9±11.8)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3.2±5.1)年。52例中腰酸、疲乏35例,水肿16例,肉眼血尿11例,高血压13例,肾功能轻度异常7例。联合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14~69岁,平均(31.7±8.8)岁,病程2个月~18年,平均(2.8±4.8)年。65例中腰酸、疲乏42例,水肿17例,肉眼血尿12例,高血压16例,肾功能轻度异常12例。三组中所有肾功能轻度异常的21例血肌酐均<177μmol/L。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所有病例诊断符合“第七届全国中西结合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1],并排除继发性慢性肾炎综合征。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处理
三组均先给予一般处理,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有水肿者加利尿剂口服。中药组中血压高者加用钙阻滞剂(CCB),施慧达(通用名:苯磺酸方旋氨氯地平)1次2.5mg,1天1次,晨服。RAS组及联合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后血压仍高者,可联合钙阻滞剂(CCB)治疗。以上各组均控制血压降至90~130/60~80mmHg(1mmHg=0.133kPa)范围内。
2.2 中药组
予补肾健脾活血汤,组方:熟地黄15g,淮山药、山萸肉各12g,粉丹皮6g,仙灵脾12g,怀牛膝15g,生黄芪24g,潞党参12g,全当归、川芎各15g,红花10g,白茯苓12g,1天1剂,水煎,分2次服。
2.3 RAS组
予蒙诺(通用名:福辛普利钠)1次10mg,1天1次,每天晨空腹顿服,根据病情逐渐加至1天20~30mg;安来(通用名:厄贝沙坦)1天75mg,1天1次,每天晨空腹顿服,根据病情逐渐加至1天150~300mg。
2.4 联合组
予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汤加蒙诺、安来治疗,剂量、用法同上。
观察指标:治疗中每月常规检查肾功能、血电解质、肝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分析、24h尿蛋白总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每2周查尿沉渣分析,每周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肾功能异常病例,每2周查一次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2003年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缓解:水肿、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持续阴性,定量<0.2g/24h,尿红细胞持续<2个/HP,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定量较治前减少50%,尿红细胞<2个/HP,肾功能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定量比治疗前减少25%,血肌酐(Scr)正常或比治疗前上升<50%。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
3.2 结 果
中药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7%和50.0%;RAS组分别为9.6%和55.8%;联合组分别为36.9%和89.2%。联合组疗效最好,与中药组、R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3 不良反应
中药组无明显不良反应;RAS组及联合组分别有2例及5例出现血钾增高,但均低于6.1mmol/L,经加服速尿片、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注射液及控制高钾食物后很快恢复正常。RAS表1 三组疗效比较
4 讨 论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与肾虚的关系最密切;标实是指外感、湿热、瘀血等。肾虚为本,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对慢性肾炎患者给予自拟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汤,单用自拟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肾炎对改善症状可有一定的疗效,而对消除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效果并不理想。ACEI及ARB是目前公认具有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及辅助降尿蛋白作用的药物,其延缓进展的机制不仅仅是改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减少血浆紧张素Ⅱ(AngⅡ)生成,而AngⅡ与其受体ATR结合能刺激相关细胞(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增生。文献报道[2],伊贝沙坦对降低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作用明显,能起到肾脏保护作用。贝那普利也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蛋白尿[2,3]。ACEI与ARB联合应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ACEI并不能完全抑制RAS,ATRA可拮抗非ACE等非经典途径产生AngⅡ的作用;AT1受体拮抗剂同时可刺激AT2受体作用;两者合用可更好地降低血管紧张素水平,促进血管扩张,减少蛋白尿,从而保护肾功能。本组结果显示,中药联合RAS阻滞剂治疗慢性肾炎疗效佳,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5):249.
[2] 汤俊达,叶显华.伊贝沙坦对慢性肾炎的降尿蛋白作用及分析[J].江西医药,2004,39(2):101.
[3] 林丹华,徐海山,LIN Danhua,等.复方肾炎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