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细胞瘤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4-05-07 浏览次数:743次
胰岛细胞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一种,是低血糖症中较常见的器质性病变原因。近年发病率逐年升高,可能与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增强及临床检测手段提高相关,但我国胰岛细胞瘤的确切发病率尚无报道[1]。因其临床主要表现多种多样,故极易误诊、漏诊。且长时间的低血糖极易致不可逆的脑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为提高对胰岛细胞瘤的认知及诊疗结合我院诊治1例典型胰岛细胞瘤患者诊治经过,就胰岛细胞瘤诊断、治疗及定位进行讨论。现将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不清1年余”于2011年6月30日入院。每次意识不清,持续2~3min,伴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大汗。醒后有饥饿感伴心悸,进食或口含糖后5min左右好转,3~5次/d。腹部MRI示:胰体部两处占位性病变,大小分别约32.5px×25px、25px×20px。入院后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见。见表1。结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低血糖、高胰岛素)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胰岛细胞瘤。于2011年7月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胰体尾部切除加脾脏切除。切除肿瘤前门静脉胰岛素85.3Mu/L,切除后肿瘤后门静脉胰岛素22.4Mu/L。术后病理示:(胰腺体、尾部)胰岛细胞瘤,肉眼观双灶,直径分别为30px、20px;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ACT(局灶+),AAT(局灶+),CK(+),InsuLin(-),CD56(+),FVⅢ-R-Ag(血管+),CgA(+),Syn(+)。脾未见肿瘤细胞,脾门淋巴结未见瘤转移(0/4)。术后给予抗炎、补液(不含糖成分),术后1h血糖升至8mmol/L,2h血糖18mmol/L。给予胰岛素持续泵入控制血糖,具体用量根据血糖调整[2]。血糖控制在8~10mmol/L。术后第7天停止静脉泵入胰岛素,患者血糖正常,详见表2。
术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再无低血糖症状,复查患者血糖正常、残余胰腺MRI:未见异常信号。
2 讨论
胰岛细胞瘤临床较为罕见,中青年发病,以胰岛B细胞的良性肿瘤居多,多为单个,偶有多发。90%位于胰腺腺体内,头、体、尾各部位发生的几率无明显差别。按其是否分泌激素及是否引起临床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因其本身可分泌出一种或多种激素并表现相关的临床症状,所以发病率、确诊率较高。70%~80%[3]的胰岛素瘤属于功能性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因无特异性症状,临床罕见,多以胰腺占位被发现,术后病理确诊。
2.1 诊断:功能性胰岛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因伴发精神神经症状而误诊。但多数患者具有Whipple三联征[4],结合胰腺彩超、CT、MRI发现占位病变,生化检验血糖低、胰岛素、C-肽高多可临床确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常为腹部超声、CT及MRI发现胰腺占位,且无临床症状或仅有上腹隐痛不适、恶心、呕吐、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故其较难与胰腺或腹膜后其他肿瘤鉴别,大多在手术后病理证实。Whipple三联征是诊断功能性胰岛素瘤的依据,空腹或发作时周围静脉血的胰岛素和血糖的比值>0.3,具有诊断意义[5],特别是低血糖发作时胰岛素C-肽值、仍高于正常则更具诊断意义。
2.2 治疗:胰岛细胞瘤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术切除肿瘤。对胰岛细胞瘤的手术方法可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病理分型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比邻关系,选择局部肿瘤剜除、胰体、尾切除、胰头十二指肠或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摘除等[6]。单发、良性、直径<50px多数可行单纯剜除,如肿瘤距胰管近,单纯剜除可能损伤胰管,或肿瘤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选胰腺节段切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本例胰体尾部切除+脾脏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胰岛细胞瘤术后胰瘘较常见,故术中均需置管引流,只要保持通畅引流,多可治愈[7]。术后2~7d内酌情给予抑制胰腺外分泌的药物,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并建立出院后随访,实时给予临床指导。本例患者随访2年,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
2.3 肿瘤定位:术前若能确定瘤体数目、大小和位置及周边比邻关系,将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避免盲目手术探查及缩短术中探查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故术前常规行胰腺彩超、CT、MRI检查。但胰岛素瘤肿瘤多数较小,且胰头、胰体、胰尾分布无明显规律,因此术前定位并非易事,对于术前不能定位但定性诊断明确者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可应用术中B超寻找肿瘤[8]。笔者认为术前超声或CT、MRI检查简便实用,多可进行肿瘤定位。但有遗漏微小病灶可能。如术中仔细触摸并行术中B超寻找肿瘤和切除肿瘤前后分别监测门静脉胰岛素、C-肽值的变化可杜绝遗漏病灶可能[9]。
3 参考文献
[1] 赵玉沛,张太平.重视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5):321.
[2] 朱 净,张晓义.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152.
[3] 李昱骥,周建平,孔凡民,等.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04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5):360.
[4] 张 斌,钟德杵,王群伟,等.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3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9):909.
[5] 金征宇,赵 平,李晓光,等.经动脉钙剂刺激试验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44.
[6] 朱 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处理[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3):131.
[7] 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48.
[8] 赵玉沛,丛 林,张太平,等.胰岛素瘤404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5):357.
[9] 陈 曦,吴曾斌,何永刚,等.选择性动脉钙剂刺激静脉采血检测胰岛素定位胰岛素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