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VEGF和CA15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疾病进展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646次

近年来,乳腺癌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乳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有多种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1]。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多种肿瘤细胞均可合成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2],其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近年研究表明,VEGF 参与了肿瘤的脉管生成和浸润转移等过程[3]。糖类抗原153(CA153)有较强的器官特异性,目前已成为诊断乳腺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本文通过对比分析30例乳腺癌患者、30 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60 例健康女性血清中VEGF、CA153的水平差异,以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 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为2010 年1 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患者,其中乳腺癌30 例,年龄32~68岁,平均45 岁,所有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检查证实,乳腺癌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18 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2例。采用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公布的乳腺癌TNM分类法进行分期,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1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年龄26~60 岁,平均43 岁。健康对照组60例,为健康体检妇女,年龄22~65岁,平均40岁。各组间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实验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3mL,分离血清待测。

1.2 仪器与试剂 雷伯酶标仪,罗氏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BIOCHECK 公司ELISA 试剂盒,罗氏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专用配套试剂盒、专用配套质控品。

1.3 方法 采用ELISA 法检测VEGF,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试验。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1.0 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狓±狊表示;两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狋检验,以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血清VEGF、CA153检测结果见表1。2.2 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月第34卷第2期 IntJLabMed,January2013,Vol.34,No.2 ·147· VEGF、CA153检测结果见表2~3。

表1  各组血清VEGF、CA153水平

组别狀VEGF(pg/mL) CA153(U/mL)

乳腺癌组30 345±65 50.5±25.4 

乳腺良性疾病组30 102±38 13.5±4.5

健康对照组60 90±32 12.5±4.2

表2  有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  CA153水平

组别狀VEGF(pg/mL) CA153(U/mL)

无淋巴结转移18 257±58 35.5±21.4 

有淋巴结转移12 405±65 67.3±24.5   

: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比较,p<0.01。

表3  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  CA153水平

TNM 分期VEGF(pg/mL) CA153(U/mL) 

Ⅰ期10 246±37 32.4±19.5 

Ⅱ期8 260±40 37.6±22.5 

Ⅲ期12 405±65 67.3±24.5   

:与Ⅲ期比较,p<0.01。

3 讨  论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注意防止其复发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肿瘤组织中新血管的生成,它是肿瘤生长和转移必不可少的形态学条件。VEGF 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许多肿瘤细胞可分泌VEGF,促进肿瘤侵袭转移。VEGF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血管渗透性并具有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4]。VEGF 可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有无转移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并可用于临床疗效评价;同时也可为VEGF 抗体及受体阻滞剂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CA153 最先发现于乳腺癌细胞中,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化转移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表面糖类的变化,由癌细胞向血循环中释放,有较强的器官特异性,是筛查乳腺癌较好的指标[5]。CA153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及雌激素受体相关[68]。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组VEGF、CA153 水平呈高表达,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犘<0.01),而乳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犘>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VEGF、CA153的表达, Ⅲ期与Ⅰ 期、Ⅱ 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说明VEGF、CA153与乳腺癌的诊断、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A153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犘<0.01),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910],同时有研究也认为乳腺癌与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有差异,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VEGF水平升高更为明显[11]。这提示癌细胞通过产生VEGF促进淋巴管形成,新生的淋巴管壁具有高通透性,使肿瘤细胞容易进入淋巴管并随淋巴回流至淋巴结,而使其容易完成淋巴结转移。同时,VEGF 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肿瘤血管数量增加,不仅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营养,而且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通道。因此,肿瘤血管生成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间接促进作用。这说明VEGF随着乳腺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其表达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参数用于预后评估[12]。进一步说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A153 的联合测定有助于乳腺癌分期、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乃至预后评估。因此,联合检测VEGF、CA153,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实验室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子其.CA153、CA125、CEA 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61262.

[2] 郭影,晓娟,庞义存,等.COX2 和VEGF 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88689.

[3] 张杰,许俊龙,张学东,等.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MMP9 及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J].肿瘤防治研究,2010,37(4):441444.

[4] 王广义,王旭,谭毓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2):316317.

[5] VanDalenA,FavierJ,BaumgartnerL,etal.SerumlevelsofCA125andTPSduringtreatmentofovariancancer[J].AnticancerRes,2000,20(6):51075108.

[6] 毕铁强,任长玲,曹明智.P185 蛋白表达与血清CA153 联合监测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21(1):2627.

[7] 丁波泥,陈道瑾,吴君辉,等.乳腺癌中CA125,CA153 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4951.

[8] 陆云飞,向俾庭,曾健,等.血清TSGF、CA153、CA125及CEA 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2):173175.

[9] 罗彬,秦蓁,王旭东.肺癌MMP9和VEGF 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381345.

[10]黄柏强,贺勇,郝秀静,等.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 及survivin2BmRNA 的表达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6):14791481.

[11]ReevesKW,NessRB,StoneRA,etal.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ndbreastcancerrisk[J].CancerCausesControl,2009,20(3):375386.

[12]瞿峰.VEGF和CD44v6过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656657.

(收稿日期:2012070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