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乳腺癌40例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7 浏览次数:643次
原发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致命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趋势也呈年轻化,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乳腺癌列入女性恶性肿瘤前列。为了进一步提高女性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意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确诊率,对200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理和临床资料,总结疾病发病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入院时进行体检,均无明显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因洗澡时发现乳房有肿块就诊;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史,体内无其他恶性疾病或并发症;所选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48.9±2.5)岁;疾病发作部位均为单侧,其中左侧21例,右侧19例;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0例,Ⅲ期9例;淋巴结转移 36例。
1.2 检验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肿瘤诊断及分类标准,完成病理分析研究;所有乳腺癌标本经过手术途径取得,由石蜡包理切片,常规甲醛固定;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变部位、发病年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2 结果
2.1 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①35~45岁,有7例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为17.5%;②46~55岁,有18例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为45%;③56~65岁,有10例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为25%; ④66~75岁,有5例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为12.5%。
2.2 发病部位:所选40例乳腺癌患者发病部位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病患21例(52.5%),右侧病患19例(47.5%);左右两侧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病理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分型及发病人数构成比:导管内癌8例,占14.7%;黏液癌4例,占4.5%;浸润型导管癌25例,占73.5%;浸润型小叶癌3例,占7.3%。
2.4 淋巴结转移分析:对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析和研究,结合患者肿块直径,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肿块直径<1.9 cm患者1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为6例(24.7%);1.9~4.9 cm患者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为20例(62.8%);>4.9 cm患者 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为10例(89.7%)。随着肿块直径增大,患者淋巴结转移现象也增加;40例患者中出现36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其肿块直径为3.7~6.9 cm。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疾病中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具有高发病性特点,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30%,是女性恶性肿瘤的重要组成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持续恶化、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各种致癌物质的应用,使得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逐渐增长的趋势[1-2]。发病病理以浸润型导管癌为最多。临床中,女性青少年时期乳腺癌发病率仅为0.1%~13.1%,癌症发生率较低;但女性青年期乳腺癌发病往往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特点,常有良性并发症,患者往往忽视,未能及时到医院进行定期性的常规检查,导致误诊、延诊情况发生,增加了致癌率。女性乳腺癌的高发性年龄段在46~65岁之间,占据女性整个年龄段发病率的大部分,因而,女性在30岁之后就必须对于乳房疾病多加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实行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红外线扫描,以及时确诊病理,排除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等疾病,对于乳腺疾病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研究发现,乳房外上象限是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的高发部位。由于乳房外上象限聚集较多脂肪,能够合成雌性激素,而雌性激素则是乳腺癌的治病因之一,因而,必须加强对于乳房外上象限的检测,以及时发现致病因素。乳腺癌的预后与腋窝淋巴转移之间有密切联系,乳腺的淋巴输送管道较为发达,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寿命有着密切关系,发现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发现明显转移者的生存差异明显。
另外,肿块的大小与淋巴结的转移之间也有某种关系,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36 例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而这36例患者的乳房肿块直径达到 3.7~6.9 cm,为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其肿块直径不足3.7 cm,因而肿块直径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女性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和掌握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发病症状、病理类型及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一旦发现身体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确诊,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4 参考文献
[1] 陈小青.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00.
[2] 闫丽英.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