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37例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6 浏览次数:617次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为 35~39岁和60~64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形态、观念发生改变,年轻妇女发病率有所升高。我国宫颈癌病死率为11.34%,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尤其在西部地区,宫颈癌更是居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但究其原因尚未明了,而相关因素包括:早婚、早育、多产、密产;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以及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因素等。研究表明,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从这个时期发展到宫颈癌大约有十年左右的时间[1-3]。如果患者能够被及时确诊,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或监测,其治愈率较高。本研究对我院自2004年11月~2012年11月3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体外照射放疗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以期为临床宫颈癌患者的术后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37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年龄30~72岁,平均(41.62±4.58)岁。其中Ⅰa期患者7例,Ⅰb期患者11例,Ⅱa期患者10例,Ⅱb期患者9例。
1.2 方法:37例患者,全子宫切除患者有8例,其中有6例患者是外院进行手术,2例患者为我院进行手术;23例患者对其进行盆腔淋巴清扫手术配合子宫切除手术;次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例。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放疗方法为:单纯体外照射,采用直线加速器6MV光子线对患者的全盆野进行照射。单纯腔内照射,采用192铱后装治疗仪进行治疗,A点剂量为10~28 Gy。腔内体外联合放射治疗,其中盆腔野平面剂量为37~49 Gy,A点剂量为15~20 Gy。
2 结果
37例患者中,5年总生存率为75.68%,其中Ⅰa期患者5例, Ⅰb期患者8例,Ⅱa期患者8例,Ⅱb期患者7例。治疗后盆腔复发 4例,阴道残端病灶复发3例,远端转移5例,有6例患者出现术后放疗并发症。详见表1。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宫颈癌的危险因素较多:①HPV感染: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它已成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②行为因素:过早的性生活,性滥交,滥服避孕药,吸烟,月经与生育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地位。③遗传因素:通过母体将病原菌遗传给胎儿。宫颈癌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为35~39岁和60~64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形态、观念发生改变,年轻妇女发病率有所升高。我国宫颈癌病死率为11.34%,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尤其在西部地区,宫颈癌更是居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但究其原因尚未明了,而相关因素包括:早婚、早育、多产、密产;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以及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因素等。研究表明,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从这个时期发展到宫颈癌大约有10年左右的时间[4]。宫颈表面的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异常增生,经过癌前病变阶段(CIN),发展成为宫颈浸润癌,这一过程大约需要若干年时间。而宫颈位于阴道顶端,通过妇科检查即可窥见,这就为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与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放疗提供了很有利的机会。放射治疗由于可以体外进行也可以体内进行,且对患者的机体创伤性伤害较小,在手术治疗不完全的情况下,采用放射性治疗时优选补充治疗方案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危险系数较高的出现,Ⅰ期、Ⅱ期宫颈癌,在患者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欠理想。尤其是当患者手术时并未完全清除病灶的情况下,放疗效果无法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但具有不良预后的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临床效果,提高其生存概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往远处进行转移是该治疗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4 参考文献
[1] 熊 樱,梁立治,郑 敏.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6):425.
[2] 田种泽,刘茗露,王光辉,等.根治性放疗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21(1):6.
[3] 李爱苓,孙建衡.子宫颈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膀胱炎378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12):741.
[4] 王伊洵.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