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598次

伴随现代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胃癌发病已慢慢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但现阶段在我国胃癌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50%,而早期胃癌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所以临床上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胃癌诊治水平。笔者旨在探讨早期胃癌在X线检测下的表现及相关的病理特点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胃癌患者40例,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25~78岁,平均为52岁。均有上腹疼痛腹胀、纳差等症状,病史2个月~2年。

1.2方法:X线检测前准备:禁食12 h,对胃液特别多的要进行洗胃,硫酸钡的制备必须要高浓度、低黏度、不凝聚且易于附着胃壁的特性。检测方法:再连续服用钡餐100 ml,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体位检查胃的各个部分,适时摄片5~8张。病理分析:全部病例均规范取材,直径小于1 cm的病灶全部取材,直径大于1 cm的选样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检查其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 15.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X线检测结果:在本组40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X线表现如下,胃黏膜轮廓的变化:胃壁舒张度减低,密度增加,轮廓线变的模糊不清5例,占12.5%。胃小区、胃小沟的变化:胃小区增大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样阴影,胃小沟模糊紊乱,其形态大小排列都较一致,类似石榴籽的排列方式1例,占2.5%。胃黏膜褶皱的变化:局部黏膜扭曲,黏膜粗大不整,黏膜异常集钡2例,占5%。功能性的改变:局部胃壁痉挛,出现异常收缩,胃滞留液增多4例,占10%。黏膜下癌表现如下,轮廓的改变:胃壁僵直,局部边缘不整,密度增高,轮廓线中断、消失20例,占50%。黏膜的改变:局部黏膜粗大不整,扭曲集中、僵直,黏膜面异常的集聚钡或者是有模糊的钡池4例,占10%。胃小区及胃小沟的改变:小区和小沟均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样阴影2例,占5%。功能性的变化:异常的收缩,滞留液增多2例,占5%。

2.2病理分析:本组40例早期胃癌中单发性癌35例,多发癌5例。部位分布:早期胃癌胃窦部16例,胃体部18例,占85%,贲门部6例,占15%。大体分型:以浅表凹陷型及凹陷型所占比例最多38例,占95%。组织学分型:凹陷型早期胃癌以黏膜细胞癌未分化型腺癌为主,隆起型早期胃癌以乳头状腺癌、分化型腺癌为主。癌灶大小与深度:浸润深度小于1 cm,多为黏膜内癌,此型12例,占30%,浸润深度大于1 cm,多为黏膜下癌,此型多达28例,占70%。淋巴结转移:本组40例中仅1例近处淋巴结转移。

3讨论

X线钡餐检查与胃镜相比,其痛苦性较小。但X线特征较难发现,其表现主要有:“腔外”、“腔内”溃疡;正常黏膜细节分辨不满意;黏膜皱襞粗大扭曲呈结节状;小片状钡斑或仅见胃窦部痉挛的表现。近年来采用的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和多角度摄影进一步提高了其阳性率[2],但其阳性率仍有待提高。本组40例早期胃癌中黏膜下癌28例,占70%,这说明黏膜下癌变型病变是早期胃癌的主要形态学特点,而且要注意其凹陷深浅不同,钡斑浓淡不一,边缘不整齐,凹陷底部不光滑,周围黏膜多有结节状隆起,这些对认识早期胃癌有很大帮助。通过以上对本组早期胃癌的临床、X线及病理检查的分析、认识,要求在工作中联合使用X线检查、胃镜检查和活检进行检查,对及早发现胃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研究为早期胃癌在X线与病理分析的结合情况下能够较准确地发现早期癌变,为提高癌症的治愈率提供了很好的证明。但是由于早期病变较小,X线表现不同,检查效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这就要求胃肠反射专家要不懈努力,勇于探索,为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作出贡献。

4参考文献

[1]姜晦曦.胃痛的流行病学[A].马霄.胃癌的基础与临床[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95-106.

[2]杨胜利,韩彩云,邓树忠.39例早期胃癌的内镜及X线资料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3):1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