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紊乱性心房节律伴右束支差异性传导揭示右束支超常期传导1例

发表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551次

  【关键词】 紊乱性心房节律;右束支差异性传导;右束支超常期传导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因“反复胸闷气急4年余,再发伴加重4天”收治入院,查体:上呼吸道可闻及干啰音,心律不齐,双下肢中度水肿。临床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诊:(1)紊乱性心房节律伴右束支差异性传导及右束支蝉联;(2)右束支超常传导;(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见图1、2。图1图2

  患者有3种P波形态,且P’-R间期不相等考虑基本节律为紊乱性心房节律。患者频发的房性早搏多数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部分呈蝉联。经过仔细的测量发现在R-R间期长及短时出现右束支心室内差异性传导,R-R间期介于短与长之间出现了 右束支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消失,出现了矛盾现象,因此属于右束支的超常传导现象。本例右束支的超常期为0.50~0.52s,即R-R间期在0.50~0.52s时右束支阻滞消失,个别出现右束支差异性传导时与超常期有重叠现象。

  2讨论

  超常期传导的病例由Lewis和Master1924年首先报道,是指某些心肌犒劳别是受抑制的心肌,在复极过程中有一个时期,其兴奋性反常高于它完全复极时,这个时期称为超常期,超常特性可表现为超常应激性和超常传导性,前者指激动的形成的加强,后者指传导性的改善,又称超常传导现象。产生超常现象的时期称为超常期。机制:超常现象所占的时相大致在3相末,随着动作电位缩短和延长超常期也跟着3相复极相提前和延后,提示超常现象与膜电位水平密切相关。在3相末期膜电位虽然没有完全复极至4相,但应激的域电位已经先于膜电位恢复,该时期期电位至域电位之差小于4相,因此只需比4相更小的刺激电流,便可使细胞激动表现出超常应激性。超常现象并非该时间的应激性高于正常,而只是相对高于同一组织的4相,相反超常传导现象常发生于有传导障碍组织,所以在超常期内的应激性和传导性常低于正常。超常传导所占时间可仅十数毫秒,也可达百余毫秒。超常期传导偶尔也发生在左右束支内,称为“心室内超常传导”[1]。真正的超常传导现象是少见的,很多心电图貌似超常传导,但可用其他电生理机制来解释,被称为“伪超常传导现象”。心脏传导系统中发生的分层阻滞、空隙现象、双径路现象、隐匿传导、4相传导阻滞、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等都可造成所谓“伪超常传导现象”,应将其与正常传导区别开来。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