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用于较大子宫肌瘤核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85次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向着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1]。我院2007年9月~2012年9月完成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瘤核除术312例,取得满意治疗、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瘤核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患者312例,肌瘤直径6~13 cm,年龄 20~55岁,平均36.5岁。其中单发肌瘤122例(39.1%),多发肌瘤190例(60.9%)。未婚20例(6.4%)。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明确肌瘤位置及数目,术前均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宫腔镜检查或诊刮排除宫颈及子宫内膜恶变。
1.2 手术方法:312例较大子宫肌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根据术中情况,其中仅2例因腹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78例术后放置引流管。
1.3 结果:312例患者中,仅2例因盆腹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110.4±30.7)min,术中出血量(125.2±86.5)ml,术后体温(37.6±0.4)℃,肛门排气时间(20.5±5.0)h,住院时间(5.3±1.2)d,病理结果均为平滑肌瘤。术后随访3~6个月,无异常阴道出血及腹痛等不适,复查超声盆腔无积液及包块等异常。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合作,术前1天下午到病房访视,阅读病历掌握病情及相关资料。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访视,因多数患者对本病知识缺乏了解,担心疗效及并发症等,情绪易波动,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患者又希望微创手术治疗。因此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强调该术式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以端正态度迎接手术。
2.1.2 设备、仪器、器械、物品等准备:包括腹腔镜应用系统1 套,分离钳、剪刀、电凝钩、5 mm、10 mm Trocar锥各2个,吸引器、举宫器、大小抓钳、旋切器、持针器、肌瘤钻、腹腔镜子宫针,1号可吸收线、5 ml、20 ml注射器、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防粘连胶、体位垫、显影纱条等,保证完好备用状态。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认真核对患者、做好三方核对及清点工作。选择合适的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保持静脉输液有效通畅,配合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择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粘贴负极板,避免在骨隆突、瘢痕、皮肤缺损或受伤、脂肪较多的位置粘贴,并保证黏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无毛发。合理摆放体位,遵循手术体位摆放的总体原则。调节体位(头低足高位)时注意患者安全,建立气腹时要与麻醉师和术者有效沟通,保持适宜的气腹压力(8~14 mm Hg,1 mm Hg=0.1333 kPa)。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根据情况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内环境的变化;做好手术护理记录,避免医疗、护理纠纷。手术结束后正确关闭腹腔镜应用系统。
2.2.2 器械护士配合:①提前15~20 min洗手,整理器械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协助消毒、铺巾,正确连接腹腔镜应用系统。②镜下操作配合,建立气腹,选择切口。气腹后脐部进一个10mm Trocar 锥,置0°腹腔镜探查子宫肌瘤大小。选择在麦氏点及左侧与之相对应部位分别放置5 mm、10 mm Trocar 锥,必要时在耻骨联合上3 cm置5 mm Trocar锥1个。用 20 ml注射器抽1~2(6~12 U)支垂体后叶素。将垂体后叶素用 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再用腹腔镜子宫针注入肌瘤周围。递电凝钩在瘤体纵行切开后用肌瘤钻固定瘤体,递大抓钳抓住瘤核向外牵拉旋转,同时用剥离棒或吸引器分离将瘤体剥除。递电凝对肌瘤床凝固止血,递持针器夹持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壁。安装旋切器,置换10 mm Trocar 锥后将肌瘤粉碎取出。温盐水冲洗盆腔,检查无误后腹腔内喷入防粘连胶,缝合创口(根据情况是否放置引流管)。
3 体会
①术前访视时要针对性进行术前宣教,实施心理护理。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腹腔镜应用系统及器械的使用原理、性能、操作方法,并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保养、管理等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器械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减少手术中的垃圾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等待,使患者在术中的创伤减至最少。③ 垂体后叶素的应用可使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2-3]。④良好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败及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4 参考文献
[1] 宋 华,王 鹤,周 丽.腹腔镜用于较大子宫肌瘤手术中的技巧[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11,4(3):54.
[2] 肖凤华,章汉旺.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78.
[3] 许振洲,马迎春,董建春.稀释垂体后叶素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