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患者PlCC导管维护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795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成功率高临床方法,但是临床应用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笔者主要分析肿瘤放疗患者PlCC导管维护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放疗。根据放疗过程中对PICC导管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定期检查PICC导管置管处有无感染、患者有无疼痛等,根据检查结果及时予以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PICC针对性护理措施。 1.2.1 做好穿刺记录:PICC置管完成后及时做好记录工作,内容包括操作者姓名、置入导管型号、穿刺静脉名称、置管长度、置管日期等。置管完成后及时固定穿刺部位,一亘发现出血及时更换敷贴。更换敷贴24 h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导管是否发生移位、置入深度有无改变等。 1.2.2 严格无菌操作:更换敷贴时顺着导管放下撕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等,在无菌条件下换药,彻底消毒后用碘伏棉签按压穿刺部位数分钟,无渗血伤口每周坚持换药1~2次,对于伴红肿的伤口应于针眼处涂抗菌消炎药膏,每天更换敷贴[1]。换药后在护理记录上及时登记,内容包括置管长度、患者主诉及局部皮肤情况。洗澡时告戒患者将导管外露部分用保鲜膜包好,防止被淋湿,洗澡后更换敷贴,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 1.2.3 封管:选用10 cm以上容量的注射器,在化疗药物使用完后脉冲式正压封管,避免操作时注射器压力过大。输液后无需肝素封管,采用无菌生理盐水(20 ml)正压封管,要求化疗间歇期每周封管1次,封管后及时更换敷贴。 1.2.4 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应当准确定位导管的位置,采用脉冲式定期冲洗导管,尽量降低患者胸腔压力,并采用抗凝正压封管[2]。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配伍禁忌,避免因多用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导管口血液凝固堵塞。换药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反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由于PICC管脱出可能带来的危害,日常活动中对置管处要加以注意,防止导管脱出或者移位而带来的伤害。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良好、一般、较差四类,总满意率=(满意人数+良好人数)/总人数;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后其PICC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应用极其广泛,经肘部或者上臂的表浅静脉将柔软、弹性良好的中心静脉导管送入上腔静脉、或者其与右心房交界处,形成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的输液管道[3]。 PICC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能带来的诸多并发症需要护理过程中格外注意,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或者移位等,PICC并发症的发生与不恰当的临床护理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肿瘤行放疗患者应重视其PICC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本文主要分析肿瘤放疗患者PlCC导管维护的护理效果,得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放疗患者PICC置管后的生活状态,减轻其负面情绪。综上所述,肿瘤放疗患者行PICC置管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状态,减轻其负面情绪,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章春芝,薛志芳,任晓东.PICC导管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个性化封管[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9.
[2] 岳立萍,周 立,张军红.PICC应用中的重点操作环节及护理要点 [J].全科护理,2007,22(22):2095.
[3] 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
[收稿日期:2013-04-10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