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期保乳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562次
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手术大小并不会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目前,采用保乳手术与放疗的结合疗法是乳腺癌早期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1]。笔者以5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就保乳手术相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美容效果以及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5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年龄38~66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外周型单发肿瘤,肿瘤直径不超过3 cm,且乳晕与肿瘤间距不小于2 cm。②患者乳房体积适当,可以在术后保持外观。③未出现肿瘤远处转移现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乳术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手术方法:保乳术组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将原发灶行肿块、乳腺区段或象限切除,全部切缘与肿瘤距离均>1 cm,若冰冻切片证实为原位癌,则不进行腋淋巴结切除;若伴有早期浸润,则行腋淋巴结切除。分别于切缘上、下、内、外、基底部、乳头方向进行标记并进行冰冻切片的病理检查。于腋毛区另行弧形切口一处,在将皮肤切开并将皮瓣剥离后,显露出胸大肌外侧缘与背阔肌前缘,沿胸大肌外侧缘进行分离,直至将腋静脉与常规Ⅰ级、Ⅱ级水平的腋窝淋巴结暴露。若肿瘤处于乳房外上象限,则应另行切口清除腋窝淋巴结,避免对放疗时瘤床局部加量定位产生不利影响。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改良根治术疗法。②术后综合治疗:化疗于术后7~9 d进行,采用5氟尿嘧啶加阿霉素加环磷酰胺方案,共计6个周期;化疗结束10 d后进行放疗,共计 5周,全乳照射50 Gy,其中瘤床追加10 Gy,若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则加同侧锁骨区50 Gy。若患者免疫组化ER、PR为阳性,则在化疗结束后按照20 mg/d使用三苯氧胺。通过FISH对肿瘤组织的HER-2表达进行检测,确诊后使用赫赛汀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5年生存率:保乳术组、对照组分别有248例、242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5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美容效果与生活质量:保乳术组患者除28例手术侧乳房偏小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变化特征,乳房功能与弹性与常人无异,美容效果非常理想。经过5年的随访可知,保乳术组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健康职能、生理职能与功能、整体健康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Fisher在上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全身转移在疾病的早期即可发生”的理论,此后,根治手术的临床地位逐渐被保乳手术所取代[2]。与其他类型疾病不同的是,乳腺癌患者除了希望能够尽快治愈疾病外,还希望可以保持以往的优美形象,而保乳手术则能够有效满足这一需求,同时,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化疗药物的不断研发、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的深入开展,都极大的提升了接受保乳手术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与局部控制率,使得保乳手术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乳腺癌早期患者,保乳手术与传统的根治性切除术在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保乳手术可以有效保证患者术后的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人性化程度更高。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乳腺癌早期患者在接受保乳手术后,在5年生存率方面与改良根治术相当,而美容效果、生活质量都可以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所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以对保乳手术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4 参考文献
[1] 蔡 宇,张 芳.乳腺癌早期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58.
[2] 梁 冲.乳腺癌早期保乳手术治疗新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