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558次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部动脉的局部血管发生异常性改变,而导致脑血管出现瘤样突起,任何年龄人群均有可能患病,病情以隐匿性发作为主。动脉瘤破裂的首发症状通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总人数的85%左右[1]。此次研究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76例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36~71岁,平均(49.3±1.6)岁;病程1~14个月,平均(3.7±0.6)个月。观察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38~72岁,平均(49.5±1.7)岁;病程 1~16个月,平均(3.6±0.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传统栓塞术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主要方法为:栓塞治疗前:①防止动脉再破裂;②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③做好全面术前准备和常规检查。栓塞治疗后:①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②对穿刺侧肢体进行针对性护理;③ 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④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2]。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颅内动脉瘤症状治疗效果、介入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等几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3]: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表现基本或彻底消失,术后检查结果显示瘤体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术后检查结果显示瘤体缩小程度大于1/2;无效:治疗后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术后检查结果显示瘤体缩小程度没有达到1/2。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动脉瘤症状治疗效果:对照组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有9 例患者颅内动脉瘤临床治愈,18例患者治疗有效,11例患者治疗无效,颅内动脉瘤治疗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有13例患者颅内动脉瘤临床治愈,22例患者治疗有效,3 例患者治疗无效,颅内动脉瘤治疗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介入治疗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操作时间分别为(71.38±7.74)min 和(56.72±8.35)min,操作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14.35±1.72)d和(9.62±2.15)d,住院治疗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小结

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管内栓塞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术中默契的配合,术后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对病情的变化保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以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使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4]。

4 参考文献

[1] 袁 燕,郑 倩.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2(11):1036.

[2] 陈玉玲,杨惠清,武 燕.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14(12):162.

[3] 陆 娟,何 亮.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0,9(12):135.

[4] 马利杰,许 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6例护理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9):857.

[收稿日期:2013-02-26 编校:朱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