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肝外胆管癌48例的病理与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6  浏览次数:500次

  作者:王立群,刘刚  作者单位:鞍山市双山医院病理科,辽宁 鞍山114032

  【关键词】 胆管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和治疗

  肝外胆管癌为胆道系统中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部位隐蔽,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后及疗效不佳,平均5年生存率不到10%[1]。现将我院1964以来收治的48例原发性胆管癌的病理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原发性胆管癌,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4~81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上腹痛、消瘦、发热、乏力、纳差等。发病部位:本组全部患者都行B超及CT检查,发现肿瘤发生在上段胆管24例;发生在中段胆管16例;发生在下段胆管8例。其中9例已经浸润肝、胰腺等或远处转移;高、中分化腺癌仅浸润至浆膜面或局部转移,远处转移者仅2例。

  1.2病理观察

  将术后标本肉眼观察、光镜观察、HE染色及粘液染色。肉眼观察浸润型29例,此型常累及胆管壁周围,结节型12例;其中8例有胆道手术所致的瘢痕狭窄,同时伴有胆管结石者2例,有4例已累及胆囊、肝内胆管。镜下高分化腺癌24例,中、低分化腺癌7例,未分化腺癌5例,粘液腺癌4例。VG和GS染色示癌细胞之间、癌巢周围的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成分在高分化腺癌中阳性(+++);中、低分化腺癌阳性(++);未分化癌阳性(+);粘液腺癌阳性(+)。

  1.3治疗方法

  本组41例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14例,胆肠内引流7例,胆囊造瘘5例,术前误诊或剖腹探查取活检者8例。另7例未手术行PTCD减黄治疗。

  2结果

  随访资料较完整的有22例(45.8%)。肿瘤切除10例,存活10~55个月,平均21个月;胆道引流减黄5例,存活1.5~14个月,平均5个月;剖腹探查活检3例,存活5 d~3个月,平均2.5个月;行PTCD引流减黄4例,存活0.5~5个月,平均2个月。

  3讨论

  由于胆管是起源于前肠形成的肝憩室,因此发生的肿瘤与胃肠道相似,多为腺癌。高分化腺癌由于腺体分化较好,有时与有腺体和纤维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及硬化性胆管炎难以区别,应引起病理工作者的注意[1]。中、低分化腺癌镜下见癌周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组织减少,淋巴细胞少见,所以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未分化癌由于细胞分化低癌细胞间缺乏连接结构,粘着力低易脱落浸润生长,所以预后极差。胆管癌的不同组织类型与浸润转移的关系也相当密切,一旦发生浸润肝脏、胰腺等或远处转移,预后也较差[2]。本组有9例浸润肝脏、胰腺或远处转移,其预后均差,平均存活仅5个月。高、中分化腺癌浸及浆膜层或局部转移,其预后较好,平均存活21个月,这对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肝外胆管癌多数分化较好,发现时多为Ⅰ~Ⅱ期,故预后较好,但术前误诊率高,本组术前26例误诊为胆管结石、胆总管囊肿或胰头癌等,误诊率为54%,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黄疸,在出现黄疸前多数病例有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厌食等症状,因无特异检查所以易被忽视,直到肿瘤引起胆管梗阻出现黄疸,才想到本病,此时多数病例已非早期。因此要求对不明原因的上腹痛、腹胀等病人即使无黄疸亦应进行常规的B超及CT检查为宜。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治性切除手术范围应距离肿瘤边缘外侧至少1 cm,保证胆管上下切缘无肿瘤组织残留。由于上段胆管癌易较早侵犯肝脏,并且肝门部结构复杂,故手术切除率较低[3]。本组病例上段胆管癌切除率低于50%,主要是病人就诊晚,肿瘤已侵犯肝动、静脉或肝脏转移;与之相反,下段胆管癌切除率高于50%,这主要因下段胆管癌便于游离切除,并且转移晚。本组资料显示切除肿瘤者平均生存21个月,最长已生存4.5年;而单纯引流者多数在术后10个月内死亡,表明完全切除肿瘤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即使姑息切除的病例,生活质量也比未切除者好;也说明手术切除肿瘤预后好,而单纯引流和采用PTCD较差。因此本文主张对本病应早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马腾飞,孟镔,卢海,等.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69-270.

  [2] 王文斌,张祥宏,石运明,等.肝外胆管癌161例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J].肿瘤,2008,28(3):251-255.

  [3] 吴铁成,邵永孚,李井泉,等.136例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癌症进展杂志,2006,4(3):196-19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