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两种用药途径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探讨

发表时间:2012-08-16  浏览次数:507次

  作者:郑建军,胡志芳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陕西 宝鸡

  【摘要】目的:对比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动脉介入化疗途径、静脉化疗2种途径的疗效,以探讨最佳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方法:随机将6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经静脉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复发风险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有效率(97.1% vs 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阴道边缘肿瘤细胞阳性病例;两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介入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好,全身损害相对小,局部血药浓度高,复发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动脉介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reating patients of locally advanced cervix cancer. Methods: 68 patients of locally advanced cervix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vers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veragely. The obvers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artery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ective rate and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P>0.05),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tes of vascular invasion (P<0.05) and palace infiltrating(P<0.01). Conclusions:There would be effective, less harm to body, more high concentration to local tissue, small risk to recur to treat patients of locally advanced cervix cancer b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artery intervention

  [KEY WORD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Cervical cance; Artery intervention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乳腺癌、宫颈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其中宫颈癌对化疗敏感,故临床上多数以化疗作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2],但化疗给药途径、化疗方案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新辅助化疗中动脉介入化疗途径、静脉化疗途径的疗效,以探讨出最佳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宫颈癌晚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宫颈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Ⅰb2期~Ⅱb期,并剔除有远处转移、合并介入治疗、化疗禁忌证、合并严重肝肾功不全等患者。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年龄31~67岁,平均(54.2±6.2)岁;鳞癌31例,腺癌3例;Ⅰb2期6例,Ⅱa期20例,Ⅱb期8例。对照组34例,年龄33~66岁,平均(54.5±6.0)岁;鳞癌30例,腺癌4例;Ⅰb2期7例,Ⅱa期21例,Ⅱb期6例。两组年龄、病理类型及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应用Seldinger介入治疗技术经一侧股动脉行穿刺插管,经髂内动脉插入子宫动脉超选择进行造影检查以确定肿瘤血供动脉及其部位等信息。并根据肿瘤血供情况进行化疗药物分配,化疗药物为顺铂、博莱霉素,剂量分别为50、30 mg/m2体表面积。灌注药物后进行明胶海绵栓塞,并拔除穿刺管、加压包扎并制动24 h。连续化疗2次,每次间隔4周。对照组经静脉进行新辅助化疗,化疗药物为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前者于第1天应用,给予1 mg/m2体表面积,后者连续应用3 d,给予30 mg/m2体表面积。停用10 d后重复1次用药。两组结束化疗14 d后根据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等情况进行后继治疗,如化疗有效者给予手术治疗,无效者给予放射治疗等。术后如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阴道边缘癌症细胞浸润者则术后给予放化疗。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发生穿刺点红肿、渗漏、胃肠道反应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3]

  完全缓解:宫颈部肿瘤消失完全;明显缓解:宫颈部肿瘤大小缩小1/2以上;无变化:宫颈部肿瘤缩小1/2以下或增大在1/4以内;恶化:宫颈部肿瘤增大1/4以上或有新发病灶。其中完全缓解及明显缓解之和计入有效。两组术后病理检查见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旁浸润、阴道边缘肿瘤细胞阳性者视为有复发风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化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24例中完成1次介入化疗后完全缓解15例,明显缓解9例;另10例患者完成2次介入化疗,其中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2例,无变化1例;观察组化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20例中完成1次静脉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8例,无变化1例;其余14例经2次静脉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5例,无变化2例;对照组化疗有效率为91.2%。两组化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复发风险率的比较

  术后观察组淋巴结转移6例,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各1例;对照组淋巴结转移1例,脉管浸润8例,宫旁浸润12例;观察组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61、11.5,P<0.05~0.01),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54,P>0.05)。两组均无阴道边缘肿瘤细胞阳性病例。

  2.3 两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绝大多数患者均无严重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1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6例骨髓抑制,3例肝肾损害。对照组19例出现胃肠道症状,9例骨髓抑制,5例肝肾损害。两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癌灶病变不易控制,极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预后相对较差。如单纯给予手术或放疗,疗效不佳[4],且复发率高。而新辅助化疗即先期化疗,其应用于手术治疗前,可改善肿瘤周围组织浸润程度、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早期控制肿瘤的亚临床转移及未被发现的转移,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使患者可经手术进行根治性切除,或提高患者放疗敏感性[5]。

  目前新辅助化疗主要有静脉全身给药或动脉介入给药等方式。其中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直接进入肿瘤供血动脉,避免了药物第一次经过肝肾等组织时的首过效应,并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活的可能,可有效提高局部组织化疗药物血药浓度,可使抗癌药物效价显著上升[6-8],因而更有利于提高化疗疗效。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动脉介入给药方式化疗药物有效率虽高于静脉给药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疗效判定标准中实体瘤大小判定客观性不足等因素有关。同时,从本研究中还可看出,动脉介入给药组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0.01),这说明动脉介入给药可有效降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脉管浸润、宫旁浸润等复发风险。

  有关介入化疗后手术时间的选择,笔者认为不宜过长。盆腔生殖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存在较多的吻合支及交通支,且恶性肿瘤是侵袭性的生长方式,可在短期内再次建立自己的血液循环,代之于吻合支、交通支及弥漫性的小血管增生,存在肿瘤反弹生长的可能。其次化疗后治疗间期过长,耐药肿瘤株可能获得生长机会,从而延误手术治疗的时机[9,10]。

  总之,动脉介入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好,全身损害相对小,局部血药浓度高,复发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但由于本研究未对患者进行疗效随访观察及深入研究,经动脉介入途径给药新辅助化疗方案的远期疗效还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comprehensive cervical cancer control:a guide to essential practice[EB/OL].http://www.who.int/reproductive-health/publications/cervical-cancer-gep/index.htm,2007.

  2 段迎春,胡平.宫颈癌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2):137-139.

  3 赵淑萍,王泽华.巨块型宫颈癌lB2~ⅡB期68例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41):271-273.

  4 任江虹.PT与BIP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4):61-62.

  5 Selvaggi L,Loizzi DI, Gilio AR,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cervical cancer :a 67 patients experience[J].Int J Gynecol Cancer,2006,16(2):631-637.

  6 张璇,邓敏端,舒慧芳,等.新辅助化疗的两种用药途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09,30(8):1120-1121.

  7 刘光元.肿瘤血管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3.

  8 朱慧芬.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23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 156-157.

  9 陆枰,孙丽君,施如霞,等.介入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85-87.

  10 王立兴,叶靖,王立富,等.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1:104-10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