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因素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3 浏览次数:509次
作者:郜启全,张建平,朱守洋,胡长路,徐腾云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中医医院内科,;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内科,安徽合肥
【摘要】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整理2006年1月~2006年12月203例接受顺伯、长春瑞宾化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别、既往化疗史、肿瘤分期、消化道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相关数据采用χ 2 检验。 结果 同期住院化疗的203例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者33例,粒细胞缺乏发生率16.3%,其中既往有粒细胞缺乏化疗史再次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化疗期发生Ⅱ-Ⅲ度消化道反应(P<0.0001)和肿瘤分期晚(Ⅲ期)(P<0.0001)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高龄、性别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与既往化疗发生过粒细胞缺乏、胃肠道反应重、肿瘤分期晚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分析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严重的骨髓抑制可造成患者死亡[1] 。化疗药物是引起粒细胞缺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各种方案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粒缺)的结果已证实,但同一方案及剂量所引起的粒细胞缺乏在不同患者之间有较大差异,表明患者的特异性危险因素与粒细胞缺乏相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收住的203例为接受顺铂加长春瑞宾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均经活检或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男115例,女88例。其中腺癌95例,鳞癌80例,腺鳞癌18例,肿瘤Ⅰ、Ⅱ期的36例,Ⅲ期105例、Ⅳ期81例,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均>4.0×10 9 /L、肝肾功能正常、Karnofsky积分在60分以上。采取化疗的方案:顺柏加长春瑞宾,顺铂80~100mg/m 2 ,长春瑞宾50mg/m 2 。粒细胞缺乏诊断的依据,参照WHO的标准[2] ;Ⅰ度中性粒细胞1.5~2.0;Ⅱ度中性粒细胞1.0~1.4,Ⅲ度中性粒细胞0.5~0.9,Ⅳ度中性粒细胞<0.5。
1.2 方法 分别对化疗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情况,上次化疗有无发生粒细胞减少等资料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相关数据采用χ 2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基本情况及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本情况及治疗结果(略)
注:肿瘤分期1~2期与3期;1~2期与4期比较
3 讨论
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化疗药物剂量的提高,其化疗的疗效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骨髓功能的抑制。其中粒缺在骨髓抑制中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因感染而死亡。欧洲肿瘤协会统计报道在接受常规的化疗的患者中Ⅳ度粒缺的发生率是2%~28%[3] 。本组患者在接受了常规剂量的化疗方案后粒缺发生率16.3%,其中死亡7例,占3.4%。
由于粒缺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化疗前评估患者发生粒缺的风险,就显得非常必要。国内刘秋菊等报道[4] :在不限病种、不限化疗方案情况下,骨髓抑制发生与Karnofsky评分、骨转移、年龄、肿瘤分期等有关。董文川等[5] 在不限制病种情况下采用紫杉醇+卡铂或顺铂方案化疗。其结论认为食欲下降、肿瘤分期、年龄等因素是肿瘤化疗后粒缺的危险因素。本文仅对同病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进行了化疗后粒缺危险因素的探讨。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化疗粒缺发生情况、肿瘤分期、化疗中的胃肠道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既往有化疗后粒缺病史者化疗后再次发生粒缺风险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肿瘤分期晚、化疗中的胃肠道反应重也与粒缺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与粒缺的相关性不显著。有多篇报道[3~5] 认为化疗的粒缺是与年龄相关的。因我科对高龄患者在化疗药物的剂量上予以适量的调整。本组病例未发现年龄与粒缺有相关性。但对初治的患者在骨髓功能对化疗耐受性不明的情况下,不宜选用常规剂量中的高剂量化疗,尤其是老年患者。
目前多数文献支持肿瘤分期晚的患者化疗后粒缺发生率高,本文的结果也支持该观点。这提示我们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化疗尤其要注意保护骨髓的功能,在我们看来肿瘤晚期的患者发生粒缺是与其他诸多方面因素有关系的。晚期肿瘤患者往往肿瘤负荷大,肿瘤消耗营养物质多,常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而影响骨髓的增殖功能。晚期肿瘤患者因肿瘤细胞分泌的所谓“厌食因子”常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化疗后大量的肿瘤细胞分解代谢加重了患得肝肾功能的负担和加重了其消化道反应,因此上诉种种因素导致了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缺发生风险的上升。
消化道反应轻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进食和消化吸收,因此对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严重的患者及时补充必需要的营养物质,并对化疗的毒副反应进行控制。如治疗口腔和消化道的溃疡,控制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力图减少和避免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毋庸质疑,对既往化疗中出现粒缺的患者在后续的化疗中应酌情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或更改化疗方案,以避免再次化疗后粒缺的发生。
预防和控制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粒缺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均有重大意义。本文结果提示:对既往化疗后有粒缺的病史、肿瘤分期晚、消化道反应严重,应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对此类患者可酌情采用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和避免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Repettp L,Accenttura C.The importnce of prophylacue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J].Anticancer Drugs,2003,14(9):725-730.
[2] Dale D.Current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rta:the role of colony-stimulating facors [J].Semia Oncol,2003,30(4):3-9.
[3] Esmo.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ematopoictic growth factors(hGFs)[J].Ann Oncol,2001,12(9):1219-1220.
[4] 刘秋菊,姜玉珍,贾姣源,等.化疗后骨髓抑制危险因素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48-50.
[5] 董文川,刘平平,任秀红,等.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患者特异性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肿瘤学,2005,25(5):49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