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腓骨远端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495次

  作者:朱止元,李玉清,张泽坤  作者单位:辽宁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摘要】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病种、发病比率及其影像表现。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统计的4 172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28例腓骨远端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腓骨远端骨肿瘤发病率为0.67%,良性居多,按发病比率由高至低排在前7位的依次为骨软骨瘤、骨囊肿、骨肉瘤、Ewing肉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和骨巨细胞瘤,其部位及影像表现均有一些各自的特点。结论 腓骨远端骨肿瘤及肿瘤样改变,结合其部位特点、影像表现,并运用病种的发病比率的高低顺序综合考虑,对其诊断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 腓骨远端;肿瘤;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骨

  在以往的文献及论著中,骨关节肿瘤多以疾病为实体单位去叙述及分析,很少以部位为单位去分析该部位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像特点。涉及到腓骨的肿瘤也多不提及腓骨具体的部位(如腓骨近端、腓骨干还是腓骨远端)。当遇到以腓骨远侧骨端及干骺端为主的骨肿瘤样改变时,我们如何去分析和诊断;某一肿瘤在该部位是否有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点,这在以往文献中尚未涉及。作者单位统计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资料中有28例腓骨远端病变,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该部位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1963年至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统计的4 172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发生在腓骨远端28例(0.67%)。

  1.2 方法

  分析这28例腓骨远端病变的病种及发病比率的高低顺序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2 结果

  2.1 病种及发病比率

  28例病例中,良性42.86%(12例)、恶性25%(7例)、肿瘤样病变28.57%(8例)、转移瘤为3.57%(1例)。其中骨软骨瘤(4例)、骨囊肿(3例)、骨肉瘤(3例)、Ewing肉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2例),骨巨细胞瘤(2例),累积占64.29%。此外还有骨内腱鞘囊肿、纤维肉瘤、血管瘤、内生软骨瘤、转移瘤、骨纤维皮质缺损、纤维骨瘤、骨样骨瘤、黄色瘤和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

  2.2 部位特征

  发病比率较高的前7位腓骨远端病变的部位特点。腓骨远端常见肿瘤的部位特征

  2.3 影像表现

  主要介绍发病比率较高的前7位病变的影像表现。

  2.3.1 骨软骨瘤:多表现为宽基底的垂直于干骺端或略背离踝关节的骨性突起。

  2.3.2 骨囊肿: 表现为干骺端密度均匀的囊状低密度区,可延伸至骨干,病变区膨胀,横跨整个腓骨,皮质变薄,可有断裂,常可见骨片陷落征。

  2.3.3 骨肉瘤: 主要特点为边界不清的侵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内可见不同形态的肿瘤骨形成,周围有层状及放射状骨膜反应,并可见Codman三角。

  2.3.4 Ewing肉瘤:可表现为由骨端至骨干的溶骨性破坏,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但也可表现为反应性成骨灶,见不到明确的骨皮质破坏,周围有巨大的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很常见,呈放射针状或葱皮样。MRI可以显示髓腔病变的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的大小。 腓骨远端骨软骨瘤男,15岁,右小腿肿物2年;X线片(A、B)示右腓骨远侧干骺端可见骨性突起,基底较宽 腓骨远端骨囊肿女,13岁,外伤后就诊;X线片(A、B)示左腓骨下段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长轴与骨长轴一致,皮质变薄,并见断裂,破坏区内密度均匀,可见骨片陷落征

  2.3.5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主要为囊状膨胀性改变,密度均匀增高如磨玻璃状,囊内常有散在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边缘清晰,常有硬化边缘。

  2.3.6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呈单囊或多囊蜂窝状。病变区有膨胀,其内有粗厚的分隔,很少有钙化。骨皮质变薄,也可有缺失。

  2.3.7 骨巨细胞瘤: 主要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锐利,其内见较短的骨嵴,无骨膜反应。

  3 讨论

  位于腓骨远侧骨端及或干骺端的骨肿瘤非常少见,文献报道有10余种[1,2]。作者单位统计的发病率为0.67%,良性居多,发病比率较高的前七位病变依次为:骨软骨瘤、骨囊肿、骨肉瘤、Ewing肉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软骨粘粘液样纤维瘤和骨巨细胞瘤,累积达64.29%。笔者对Mario.Campanacci[3]编著的著作中骨关节肿瘤进行统计,共报道7974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发生在腓骨远端的有52例,占0.65%。其中良性30.8%(16例)、恶性42.3%(22例)、肿瘤样病变26.9%(14例),恶性居多。其发病比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Ewing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软骨瘤、良性组织细胞纤维瘤、骨囊肿为多,图3 腓骨远端骨肉瘤男,18岁,左小腿肿胀、疼痛2月余;X线片(A、B)示左腓骨下段虫蚀状骨质破坏,部分皮质消失,周围可见层状及放射状骨膜反应,并可见Codman三角,周围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MRI冠状面及横断面T1WI、T2WI (C~F)显示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图4 腓骨远端Ewing肉瘤男,24岁,小腿肿疼1月余;X线片(A、B)示右腓骨下段密度稍高,皮质毛糙,可见放射状骨膜反应;MRI 冠状面(C、D)显示病灶呈高信号影,范围明显大于平片; CT横断面(E)可见腓骨周围放射状骨膜反应,周围有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图5 腓骨远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女,37岁,右小腿远端增粗1年就诊;X线片(A、B)示右腓骨远端增粗,有膨胀,骨皮质变薄。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病灶边缘清楚,未见骨膜反应图6 腓骨远端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女,16岁,小腿下段肿疼2年余;X线片(A、B)示左腓骨下段多房性骨质破坏,其内可见较粗的分隔,稍膨胀,部分皮质变薄,皮质连续性可,未见明显断裂图7 腓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男,38岁,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踝肿胀、疼痛;X线片(A、B)示左侧腓骨远端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骨皮质变薄,CT(C、D)可见残留的骨嵴,CT值为50 Hu,未见骨皮质断裂累积达76.9%。两者的发病率相似,而良、恶性及发病比率的高低顺序有些差异。但是骨软骨瘤、骨囊肿及Ewing肉瘤均在腓骨远端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好发之列。作者考虑除了地域及种族的不同外,病例数相对较少是重要原因。

  据作者统计,骨软骨瘤是腓骨远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位于干骺端且常偏外后方,呈宽基底的骨性突起,容易诊断。如出现软骨帽增厚、破坏、非均一性或钙化团块从软骨帽向外膨出时,要想到恶变的可能。骨囊肿表现为干骺端与骨长轴一致的梭形均匀密度减低区,有膨胀,皮质变薄,常见骨片陷落征。CT及MRI显示为液性成分,诊断不难。骨肉瘤是腓骨远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其次为尤文氏瘤。两者均可有葱皮状及放射状骨膜反应,骨肉瘤多可看到虫蚀状骨质破坏,而尤文氏瘤有些表现为反应性成骨灶,见不到明确的骨皮质破坏而直接形成软组织肿块[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范围常较大,病灶内呈毛玻璃状改变,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有时也呈囊状低密度区,病灶较小,易于其它病变混淆,但病灶周围常有硬化缘。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与骨巨细胞瘤均可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区,前者多呈蜂窝状改变,有粗厚的分隔,多位于干骺端区域;而骨巨细胞瘤多位于骨端,呈偏心膨胀性破坏,边缘清楚锐利,病变内有时可见骨嵴或分隔,无钙化,一般无骨膜反应,MRI显示多有实质性肿瘤组织信号。骨巨细胞瘤要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区分,后者多见于20岁以下患者[5],膨胀较明显,MRI上多为液性成分,常可见液-液平面;而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0~40岁,MRI上多为实性成分[6]。

  当我们遇到腓骨远端骨肿瘤样改变时,我们可以根据其影像表现,结合其部位特点,大致按发病比率的高低顺序去依次排除,尽量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孙凤平,叶春辉. 骨原发腺泡状肉瘤1例报告.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536.

  2 李维昌,李广群. 右腓骨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7,7:121.

  3 Mario. Campanacci 著,张湘生张庆译,孙材江,祝天经校.骨与软组织肿瘤.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3.

  4 王正义主编. 足踝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3-380.

  5 Foo LF,Raby N.Tumours and tumour-like lesions in the foot and ankle. Clinical Radiology. 2005,60:308-332.

  6 Lampasi M, Magnani M, Donzelli O. Aneurysmal bone cysts of the distal fibula in the children: long-term results of curettage and resection in nine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 Br,2007,89:1356-13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