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2-01-06 浏览次数:453次
作者:卢玉荣 作者单位: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摘要】 目的:总结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562例,分析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各种因素。结果:出现化疗药物血管外渗12例。原因有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护理操作技术因素等。结论:只要观察细致,了解化疗药物的特性,对患者进行宣教,规范护理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输液药物的外渗,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血管外渗;因素;预防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化疗药物血管外渗,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炎性反应,局部血管及局部组织损伤,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给患者增加痛苦,易引起医疗纠纷[1]。现分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接受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562例,其中男309例,女253例。年龄37~84岁。发生化疗药物外渗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起疱。经过外敷、换药1周治愈。局部色素沉着5例,未出现局部溃疡坏死病例。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与药物的酸碱度、刺激性、渗透压、浓度以及药物对细胞代谢的功能有关。当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的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且化疗药物的浓度和药物不同的酸碱度,可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如异长春新碱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的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药物渗漏皮下组织。
2.2 患者因素:①患者血管:由于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经常静脉推注或采集血标本,对患者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而发生静脉炎,使静脉萎缩变细,管壁变薄、变硬,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当注射药物浓度增高时,使管腔内压力增大,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导致药液外渗。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2]。②患者活动频繁: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进食、大小便,患者未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肢体,意识不清者躁动等,增加了患者活动的机会,针头容易滑出血管,或导致针尖穿破血管致药液外渗。
2.3 护理操作因素: ①业务技术不熟练:年青护士对化疗药物的特性、注射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外漏的观察等专科知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或巡视不及时。②血管选择不当:静脉推注时选择血管细小,如前臂内侧下段、手指等表浅细小静脉,由于管壁薄,耐受性差,推药时压力增大,或反复穿刺使用同一条静脉,针眼未愈合致使药物外渗。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血管损伤而发生外渗。选择肘窝、手腕等关节处穿刺时,这些部位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③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内长度不够,<0.4 cm,推药时针头易滑脱或药液从针孔外渗[3],或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药物经破口渗至皮下组织。④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选择在骨隆突,关节部位如内外踝、手腕等处静脉,不易固定,针头易刺破血管或滑脱。⑤拔针方法不当:按压时间短或未按压针眼位置,药液沿针眼外渗。
3 预防措施
3.1 合理使用药物:正确掌握给药方法及浓度和输入速度,采用中间给药,不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拔针前冲管。静脉推注时边推边抽,确保药物在血管内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了解化疗药物的特性,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外渗后可以引起皮肤发疱、局部组织坏死。卡氮芥、足叶乙甙刺激性大,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性反应而无坏死。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
3.2 加强患者的配合:对初次化疗患者进行宣教,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感,向其讲解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如输注部位有肿胀、疼痛、针刺感、烧灼感等及时报告护士,提高患者观察静脉外渗发生的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躯体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切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3.3 合理选择血管:根据药物选择血管,避免在肘窝部注射,如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不宜选择手足背小血管,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及永久性损伤。可选用前臂静脉或较粗大的静脉穿刺。一般不使用下肢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对于长期化疗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注意保护大静脉,外周血管难以穿刺者,可行中心静脉插管给药。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禁忌在上肢输入化疗药。
3.4 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掌握各个化疗药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 输注化疗药物期间严密观察静脉通路和回血情况,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更换输注部位。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要熟练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1次成功率,在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注入发疱剂前,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
4 讨论
化疗药物外渗损伤,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而且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重在预防。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化疗药物外渗现象,加强责任心,一旦 发现渗出,立即停止用药并吸出药物。局部使用解毒剂,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采取局部封闭、外敷药局部外敷、抬高患肢,红外线、超短波理疗等治疗。 出院患者要随访观察局部组织变化,必要时严重的组织损伤及溃疡可考虑外科扩创及植皮手术。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使化疗方案顺利实施,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分析外渗原因,采取好外渗的预防,及时、科学、正确地处理外渗,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牛巧红.化疗药物外渗局部毒性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6A):1603.
[2] 罗宇玲,张浦婷,郑朝霞.细胞毒素药物外渗的处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32.
[3] 杨红梅.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