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07  浏览次数:490次

  作者:梅廷方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溶栓再通与未通及非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 结果 显示溶栓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h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再通率为67%(37/56),6~12h为50%(5/10)。溶栓组无1例过敏反应。 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本文对我院近6年来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溶栓治疗66例和非溶栓治疗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旨在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急性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经临床确诊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4例,符合溶栓条件[1~2] 的66例归入溶栓组。再依据冠状动脉临床间接再通指征: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其中男48例,女18例,年龄为43~75岁。余78例AMI患者为非溶栓组作为对照,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45~79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卡托普利、β受体阻滞剂(仅用于无禁忌证者)及吸氧、镇痛、镇静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1] 。溶栓组给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30min,每30min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变化,发病后12、14、16、18h抽血行心肌酶谱检查,溶栓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参考方案[3] ,判定冠状动脉再通情况。观察AMI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各率及例数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在住院2~3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未通组低于非溶栓组(P< 0.05),3组患者心脏事件比较,见表1。

  表1 住院期间3组患者心脏事件比较(略)

  2.2 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 再通率达64%(42/66),发病距溶栓时间0~6h,溶栓再通率67%(37/56),6~12h溶栓再通率50%(5/10)。

  2.3 不良反应 溶栓组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及脑出血,消化道出血1例后经抑酸、护胃治疗后好转。1例在溶栓结束后2h因室速死亡。

  3 讨论

  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本组资料显示对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在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再通组优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而未通组急性期优于未溶栓组,与文献报道相符[4] 。溶栓再通的时间依赖性可能是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本资料显示随着溶栓距发病时间延长再通率下降,即使超过6h仍有部分患者可以再通。

  综上分析: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MI患者的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指征显示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亦优于非溶栓组。在有良好抢救条件及训练有素的心血管医生严密观察下,严格掌握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即使AMI发病时间超过6h,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仍不失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蒋世亮,季晓平,张 运.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关于ST段抬高型重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5,1:62-64.

  [2] 陈纪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5,1:69-70.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40.

  [4] 高润霖.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水平[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2):85-86.(收稿日期:2006-10-2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