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3-29 浏览次数:725次
作者:张雪锋,周富明,韦先进,张忠贤,费德升 作者单位:314200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 ACEI联合ARB,慢性肾脏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的治疗和肾脏的保护作用,临床上通过大量研究已得到充分肯定。为观察其联合治疗的效果,作者于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间采用ACEI或ARB单用以及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5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本院肾病专科门诊及肾内科住院患者。男27例,女31例;年龄22~6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其中肾病综合征(NS)10例;糖尿病肾病(DN)22例;高血压性肾损害12例。尿蛋白定量0.65~5.46g/24h;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正常(Ccr 60~116ml/min)。接受治疗者血压均在110/70mmHg,其中高血压3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58例患者的分组情况(略) 1.2 治疗
(1)一般治疗:所有患者均口服保肾康150mg,3次/d;慢性肾炎尿蛋白定量>2.5g/d,且无激素禁忌证者给予泼尼松20~40mg/d口服,6~8周后渐减量;对于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纤维蛋白原>4g/L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IU/d,皮下注射;有高脂血症者给予降脂治疗。对接受治疗血压不能达标者(血压130/80mmHg),在服用ACEI或/和ARB基础上,依次加用CCB、利尿剂、β2受体阻滞剂等,最终使血压达标[1]。而对于血压低值的观察,无明显最低值,以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度。均予辨证中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2周。有高血压者,洛汀新20mg/d,安博维300mg/d,均分2次服用。血压正常者,洛汀新10mg/d,安博维150mg/d,晨顿服。
1.3 观察指标
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电解质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见表2。说明无论是ACEI、ARB单用或联用,均有明显的降尿蛋白作用,且联用效果尤佳,但见效较慢,治疗12周后才变化明显。各组的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3,特别是肌酐的一过性升高,在治疗2周后肌酐均恢复到原来水平,且略有下降。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略)注:与治前相比▲P<0.05,▲▲P<0.01;两组相比★P<0.05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副反应发生情况(略)
3 讨论
ACEI制剂能通过多种机制如改善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等,有效减少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对慢性肾脏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已形成专家共识[2]。但ACEI与ARB联合应用效果如何,目前临床上研究不多。从理论上讲,ACEI与ARB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ACEI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生成,而ARB则是通过拮抗AⅡ的AT1受体来发挥作用,两者作用的药理通道各有不同。随着人们对RAS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发现其它一系列蛋白酶(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等),也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的分解与合成,即非ACE旁路。因此,ACEI抑制AⅡ的作用虽然是主要的,但并不完全。另外ACEI抑制AⅡ的生成,使血液中AⅡ水平下降,相应会引起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敏感性上升。综合这两方面因素,长期使用后,ACEI对少数患者的疗效有所下降,而ARB类药物对RAS的更完全,它的特点体现在ARB在拮抗AT1受体的同时,并且使血液中AⅡ的量增加,促进AT2受体发挥其正面作用。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不仅与AⅡ的减少有关,亦与缓激肽的生成增加有关,而ARB类药物则不具有增加缓激肽生成的作用。局部缓激肽的堆积可达到扩血管、抗增殖效应,起到抗血栓平衡效应。并且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毒性反应,使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力下降。从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看,无论是ACEI或ARB单用,还是联合使用,治疗后患者的尿蛋白量均有明显下降,并且以联合使用降尿蛋白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述提到的理论依据有关。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副反应的观察,ACEI+ARB联合应用后,副反应的发生率与文献报导结果相比[3],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说明ACEI+ARB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of Hypertension Society Writing Group. 200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International Society Hypertension Writing (ISH) 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2003,21:1983~1992.
2 专家协作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正确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57~58.
3 吕筠,李立明,曹卫华,等. 洛汀新上市后流行病学监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4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