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关系

发表时间:2011-09-26  浏览次数:424次

  作者:贺淑霞 雷晓丽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银川750004

  【摘要】为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关系,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43例恶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26例,健康50例)FIB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FIB水平恶性肿瘤组均较良性肿瘤组及健康组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升高(P<0.01),良性肿瘤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未转移组中,乳腺癌FIB水平低于食管癌、直肠癌、肺癌(P<0.01);转移组中,肺癌FIB水平高于胃癌、乳腺癌(P<0.01),其余癌种间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FIB<5.0g/L组和FIB>5.0g/L组1.5年后复发状况分别为14%和32%,复发后FIB增值更高。提示FIB水平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检测FIB对于辅助诊断良恶性肿瘤、监测肿瘤转移和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浆 纤维蛋白原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长期的临床凝血系列检测中,我们发现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有升高倾向,而且随病情发展显示动态变化。本文就我院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初诊病例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部分病例进行跟踪观察,以探讨血浆FIB水平与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关系。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恶性肿瘤组:543例,男220例,女323例,年龄36~72岁,平均54岁。其中食管癌90例,胃癌128例,乳腺癌51例,肺癌70例,直肠癌55例,宫颈癌52例,卵巢癌25例,膀胱癌25例,甲状腺癌47例。良性肿瘤组:126例,男40例,女86例,年龄33~68岁,平均50岁。其中子宫肌瘤41例,乳腺纤维瘤20例,甲状腺瘤47例,卵巢囊肿12例,肉瘤6例。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细胞学确诊。健康人组: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男18例,女32例,年龄32~7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应急状态。

  1.2检测方法静脉抽血2.7mL,置含有0.109mmol/L枸橼酸钠0.3mL专用真空管1∶9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后收取上层血浆,应用Sysmex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以凝血酶导出纤维蛋白原法而得出测定结果。试验在(20±5)℃条件下进行,4h内完成。所用试剂盒、参比液均为Sysmex公司提供。

  1.3观察方法抽取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50例FIB<5.0g/L,50例FIB>5.0g/L,跟踪观察手术后病情的恢复、发展状况和血浆FIB值的变化趋势。观察期为1.5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F检验、q检验。

  2结果

  2.1各组FIB水平比较良性肿瘤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均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P<0.01)。

  与恶性肿瘤组比较**P<0.01;与有转移组比较P<0.01

  2.2不同癌种FIB水平比较1.5年后检测:未转移组中,乳腺癌FIB水平低于食管癌、直肠癌、肺癌(P<0.01)。转移组中,肺癌FIB水平高于胃癌、乳腺癌(P<0.01),其余癌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乳腺癌比较**P<0.01;与肺癌比较P<0.01

  2.3不同FIB水平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复发状况术前FIB<5.0g/L组和FIB>5.0g/L组,1.5年后复发状况分别为14%和32%。复发后FIB增值更高。

  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与复发后FIB检测值

  FIB复发后与手术前比较*P<0.01

  3讨论

  纤维蛋白原(FIB)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凝血因子,是凝血系统中的中心蛋白质,临床上主要作为凝血病的诊断指标。近年来研究认为,它与心血管病、血栓病、恶性肿瘤有关[1]。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IB水平较良性肿瘤患者高,肿瘤转移的患者较未转移的患者FIB水平高,而且病情越重,转移程度越高,则FIB水平也越高。说明FIB的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恶化呈正相关。食管癌、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等比较,乳腺癌患者血浆FIB浓度最低,而肺癌患者最高。本组对部分患者进行跟踪监测,发现手术前FIB水平较低者术后复发率低,手术前FIB水平较高者复发率高,再次复发后,FIB水平升值更高。提示手术前FIB水平越高,预后越不良。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IB升高的原因以及对复发转移的影响分析:(1)FIB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蛋白,被激活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具有极强的交织网络之功能,它可网络血细胞形成血块,又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而介导血小板聚集反应,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血性的移动[2];(2)鳞状细胞癌能刺激肝细胞产生过多的FIB[3];(3)恶性肿瘤与凝血功能改变有密切的关系,肿瘤细胞能通过组织因子或其它促凝因子的作用直接激活凝血酶元[4],进而激活FIB,FIB含量的增高和异常激活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为癌细胞的聚集、附着、浸润、形成继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FIB作为高凝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

  综上所述,血浆FIB水平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检测FIB,对于辅助诊断良恶性肿瘤,监测肿瘤转移,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武凌,范秉琳.肝癌患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原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3):180.

  [2]杨学敏,张润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05,2(2):49-53.

  [3]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8-528.

  [4]Minnema MC,Chang AC,Jansen PM,et al.Recombinant human an-tithrembin Ⅲ improves survival and attenuate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baboons lethally chanllenged with Escherichia coli[J].Blood,2000,95(4):1117-112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