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原发性肝癌的放射介入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16 浏览次数:418次
作者:张玉国,陈勇 作者单位:包头市铁路医院外二科,内蒙古 包头
【摘要】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或栓塞的效果。方法:对43例行肝动脉化疗或栓塞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缓解占60%,肿瘤缩小占55%,血AFP下降占40%。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目前原发性肝细胞癌仍然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存率低,病死率高。由于多数患者确诊为肝癌时,均为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机会,介入疗法已被医学界公认为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最佳方案。自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43例原发性肝癌,笔者回顾分析了这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经临床影像检查及AFP测定诊断为原发性肝癌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49~76岁,平均62.5岁;结节型16例,巨块型24例,弥漫型3例。所有患者初诊时均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行肝动脉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9例单纯肝动脉化疗,24例行肝动脉化疗加栓塞。采用通过门诊和书信、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化疗或加栓塞1年后进行随访。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一般取右股动脉穿刺,术区消毒、铺无菌单、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在X线电视监控下,置入导管于肝动脉,推注造影剂,确认导管送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随即再推注造影剂,摄片验证为肿瘤供血血管后,行灌注化疗。化疗药为氟脲嘧啶1 000mg、丝裂毒素6mg、表阿霉素60mg或应用吡喃阿霉素60mg、羟基喜树碱20mg,以上药物2~3联,灌注上述药物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0%~50%的溶液,经导管内缓慢注入,然后注入栓塞剂,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推注完毕退出导管,压迫止血,局部加压包扎,送回病房。一般隔1~2个月重复治疗,重复的次数和间隔根据动态增强CT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和坏死情况,对于肿瘤血供恢复或肿瘤有复发,及时重复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定期行实验室检查,30~45天复查CT、MRI或超声并与术前比较,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随访1、2、3年及以上生存期。
2 结果
经治疗后,当时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好转,AFP明显下降,病灶内碘沉积良好,充填均匀,病灶不进一步扩大或有不同程度缩小,有3例经介入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肿块完全消失;有1例因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减弱、腹水,家属及患者坚决要求介入治疗,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有1例治疗无效,病变进展2个月后死亡。4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者21例,B超、CT提示肿瘤缩小>50%者18例;AFP下降或恢复正常者14例;随访半年生存20例(46.51%),1例死亡于其他系统疾病。1年生存11例(25.58%),2年生存6例(13.95%),3年生存3例(6.98%)。食欲下降者7例(16.28%),恶心呕吐者16例(37.21%),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者12例(0.28%)。
3 讨论
3.1 原发性肝癌的自然生存期一般为1~4个月,只有13%活1年以上,且肝癌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大多数失去了手术时机,使介入治疗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1]。通过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有利于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据报道,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浓度要高于静脉给药2~6倍[2],使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缓慢释放,减少患者化疗时的不良反应,且能提高治疗效果。
3.2 通过介入,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同时可行肝动脉栓塞,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正常情况下,肝脏是具有双重血供的特殊脏器,肝脏的血流20%~30%来自肝动脉,70%~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的血液供应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故肝动脉栓塞后肿瘤的血供减少90%~95%,而正常肝实质的血供仅降低35%~40%[3],所以放射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其目的是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缺血坏死而缩小,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并缓慢释放抗肿瘤药物效应,减轻不良反应,控制肿瘤所致的出血,缓解疼痛。由于不会对正常肝组织血供造成大的影响,而对肝癌造成的损害远较其他部分严重,因而被用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手段。
3.3 本组资料中,单纯结节型、巨块型的预后较佳,中、远期生存率高,可能因为肿瘤血供丰富,多有包膜,播散少;而弥漫型及多结节型常伴有明显门脉癌栓多见,转移常见,所以生存率低。此外,有黄疸、腹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不适合做介入治疗,本组有1例因术前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腹水,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肝栓塞后病人可有肝区疼痛、发热、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等,因此,介入治疗后要做进一步保肝治疗。
3.4 肿瘤动脉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后,在早期据彩色多普勒观察肝固有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减低,此时CT观察不理想。随着介入后观察时间延长,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动脉狭窄,闭塞更加明显,导致肝固有动脉血流下降,门静脉血流量减低,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肝肿瘤的血供、使肿瘤缩小。碘化油与肝癌细胞有亲合性,作为载体或栓塞剂治疗肝癌。影响碘油在肿瘤内的积聚因素很多,如肿瘤的血供、肿瘤的大小。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认为CT检查时间最好是在介入栓塞治疗后4周[4],本组病例均采用4~5周检查。常规螺旋CT平扫主要是观察肿瘤缩小的情况、碘化油积聚分布的范围、数量占肿瘤面积的多少。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主要是观察肿瘤内残留存活的癌组织所占的比例,以及肿瘤周围的副血供,门静脉有否癌栓及肝脏其它部位有否播散病灶,从而对决定是否再次介入栓塞治疗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有1例最多介入栓塞治疗达5次。
4 结论
肝癌的其它治疗方法和手段有药物微球、热化疗、灭能硬化、射频消融、放射粒子置入、留管持续灌注化疗或埋置药盒化疗等,但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应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出发,加强综合性治疗。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与临床治疗学相互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它渗透于各医学学科中,推动着各学科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模式,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兴学科,已被认为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疗体系之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令肝癌的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疗效显著。肝癌介入治疗数十年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介入治疗是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中效果最好的,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期,目前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颜志平,王小林.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5-69.
[2] 韩锐.肿瘤化疗预防及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91.
[3] 挠景磊,郭爱军.HCPT、DDP、5-FU经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1,11(2):97-99.
[4] 陈晓明,罗鹏飞,邵培坚,等.肝癌栓塞化疗后肝脏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1996,76(8):60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