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样病变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01 浏览次数:532次
作者:郑学廉,刘家英
【关键词】 宫颈息肉,宫颈肿瘤,息肉样病变,病理
[摘 要]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样病变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方法:对2 028例宫颈息肉样病变与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 986例为宫颈息肉,其中单纯型850例,腺样型801例,腺囊肿型116例,腺肌瘤型35例,纤维血管型120例,血管瘤样型62例,淋巴组织增生型42例;另一类为肿瘤病变,包括恶性肿瘤,还有一类为非宫颈病变。结论:宫颈息肉要与息肉样病变及真性肿瘤鉴别。
宫颈息肉样病变与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由于生理的特点,生产伤、月经、性生活,使宫颈长期受刺激,在炎症的作用下,宫颈局部上皮增生,久之形成息肉样赘生物,脱出宫颈外口,即宫颈息肉,但也有部分为真性肿瘤,其外观呈息肉样改变。我们对2 028例宫颈息肉样病变与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镇安县医院、妇保院、中医院。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临床诊断为宫颈息肉的活检标本。年龄20岁~75岁,平均年龄35岁,中年组高发1 424例,占70.2%,就诊情况:患者因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外阴瘙痒及白带带血等症状就诊共1 328例,占65.5%,因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疾病就诊及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464例,占22.9%,体检时发现237例,占11.7%。巨检情况:息肉单发者1 986例,占91%,多发者42例,占2.1%。息肉颜色各异,大小不一,大者约5 cm×5 cm×3 cm,小者约0.2 cm× 0.2 cm×0.1 cm。
1.2 方法
标本按最大的剖面取材,部分大标本取材3块以上,如是多发性息肉每个都要取材。所有标本经10%甲醛固定,连续切片,HE染色,根据需要,部分病例作了特染。还有的去上级医院会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参照妇产科病理组织学特点,病变性质,首先将其分为真性息肉及息肉样病变、肿瘤等。
2 结果
真性息肉共1 986例,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有以下几种类型。单纯性息肉:850例,占42.8%,其增生成分上皮、腺体、间质,血管比例基本均衡,无一种占明显优势。其中14例因妊娠及其他原因,息肉的间质呈蜕膜样反应,腺体分泌反应旺盛。腺样型息肉801例,占40.3%,以腺体增生为主,腺体集合成一堆或弥漫增生,间质很少,腺体和正常相同,即分支型腺体,细胞高柱状,含黏液,顶浆分泌,有的腺体显示分泌亢进。少数向外形成乳头状结构,类似管状腺与乳头状腺瘤,但腺体分泌有一定规律、与真性肿瘤不同。325例腺样息肉腺上皮鳞化,部分鳞化上皮累及腺体,其中10例出现异常增生,细胞有异形性,排列紊乱,细胞失去极性,这样异形增生诊断为宫颈息肉伴上皮内瘤变。腺囊肿型息肉:116例,占5.8%,由于增生的腺体所分泌的黏液排出受阻,潴留于腺腔内,致使腺体呈囊性扩张。腺肌瘤样息肉:35例,以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增生的平滑肌穿插于腺体之间,将腺体分成若干小叶,腺体为宫颈分支腺体。纤维血管型息肉120例,占6.0%,间质内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增生,管腔扩张,呈血管瘤样改变,腺体间质增生不明显,临床症状为月经后点滴状阴道出血,同时有接触性出血。由慢性炎症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而来。血管瘤样型息肉:62例,占3.1%,毛细血管增生,管腔扩张,似血管瘤,若伴有慢性活动性炎症,则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并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这种息肉触之易出血。腺体间质增生不明显。淋巴细胞增生型:42例,占2.1%,息肉间质见淋巴细胞大量增生,可见淋巴滤泡。其中淋巴细胞增生显著,似淋巴瘤样病变1例,经西安交大一附院会诊而确诊。
息肉样病变,妇检时似息肉外观样,病理证实为真性肿瘤有32例,其中良性肿瘤20例,包括平滑肌瘤15例,腺肌瘤5例,其腺体为内膜腺体,可能为内膜腺体异位于宫颈。刺激平滑肌增生形成肿瘤。鳞状上皮乳头状7例,主要为棘细胞增生,使上皮层增生呈乳头状,中间为纤维结缔组织,棘细胞层排列整齐有层次。在妇科检查时还有一种呈息肉样外观,即非典型性息肉,也非宫颈肿瘤,有以下几种情况。由宫腔脱出,妇检时误以为宫颈息肉的25例,其中内膜息肉15例,黏膜下平滑肌瘤4例,子宫肌瘤4例,蜕膜样息肉2例。各有特点,诊断不难。尖锐湿疣30例,为传播性疾病,也是特异性炎症,病理形态为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肌层挖空细胞,其中心有毛细血管扩张伴炎细胞浸润。
恶性肿瘤12例,其中鳞癌9例,腺鳞癌1例,淋巴瘤1例,淋巴瘤镜下表现为一片圆形细胞,核异质明显,浸润间质,但不破坏腺体。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交大一附院免疫组化证实。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的常见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特别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多见于宫颈外口和移行带。为了减少临床对宫颈恶性肿瘤的漏诊和误诊,又与病理诊断中的宫颈息肉相区别[2],特建议临床用宫颈息肉样病变。
宫颈息肉的恶变,它是一组瘤样增生样病变,因增生的成分比例及组织学特点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类型。各类型恶性倾向有明显不同。宫颈息肉鳞癌的发生很少见[3],但当息肉的腺上皮鳞化并出现上皮病变时,要警惕恶变的可能。宫颈息肉鳞癌大多经过鳞化-上皮内瘤变-癌变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宫颈腺癌不多见,本组1例黏液腺癌,黏液分泌旺盛,组织结构也有异形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宫颈腺癌有时结构异形不大,生物学行为恶性,呈浸润性生长[3]我院收治1例,行子宫全切+盆腔扫荡术。病理检查:淋巴结及附件转移。
对于淋巴细胞瘤样增生的病例要与恶性淋巴瘤鉴别。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有称为假性淋巴瘤[4]。故慢性宫颈炎是长期的炎症刺激以及EB病毒感染有关。正常子宫颈的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有时浆细胞较显著,在重症炎症或其他因素的刺激下引起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腺体消失,全为整片的淋巴细胞。甚至出现不成熟的淋巴细胞,但增生的淋巴细胞内具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不破坏腺体。
对于宫颈血管型息肉,临床常有淋漓出血及接触性出血,要与宫颈息肉癌变鉴别,对于中年妇女及绝经后的妇女每年要普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吴盛祥.妇产科病理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8485.
[2]天津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实用外科病理学[M].1998:191192.
[3]薛洪燕,杜月光,王瑞权,等.宫颈息肉样病变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4):268269.
[4]汤泉,蒋友华.宫颈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4):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