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发表时间:2011-05-13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王毅  作者单位:161031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人民医院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世界各国医学科学领域中的重大科研课题,目前尚无满意的防治措施。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仍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者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抗恶性肿瘤药对癌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的选择性差别不大,因而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广泛而严重。另外,易产生耐药性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分子生物学、细胞动力学、免疫学的理论指导下以及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的疗效有显著的提高,并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

  根据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胞增殖动力学,设计出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而毒性增加不多。联合用药有先后使用的序贯疗法,也有同时应用的联合疗法,一般原则如下。

  1 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

  增长缓慢的实体瘤,其G0期细胞较多,一般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增殖期及部分G0期细胞,使瘤体缩小而驱动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继用周期特异性药物杀死之。相反,对生长比率高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则先用杀灭S期或M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以后再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其他各期细胞,待G0期细胞进入周期时,可重复上述疗程。此外,瘤细胞群中的细胞往往处于不同时期,若将作用于不同时期的药物联合应用,还可收到各药分别打击各期细胞的效果。

  2 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

  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合用可能增强疗效,如甲氨蝶呤和巯嘌呤的合用。

  3 从药物的毒性考虑

  多数抗肿瘤药均可抑制骨髓,而泼尼松、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少,可合用以降低毒性并提高疗效。

  4 从抗瘤谱考虑

  胃肠道腺癌宜用氟尿嘧啶、噻替派、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鳞癌可用博来霉素、消卡芥、甲氨蝶呤等;肉瘤可用环磷酰胺、顺铂、阿霉素等。

  5 给药方法

  一般均采用机体能耐受的最大剂量,特别是对病期较早、健康状况较好的肿瘤病人应用环磷酰胺、阿霉素、卡氮芥、甲氨蝶呤等时,大剂量间歇用药法往往较小剂量连续法的效果好。因为大剂量间歇用药杀灭瘤细胞数更多,而且也有利于造血系统等正常组织的修复与补充,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瘤能力及减少耐药性。

  随着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如对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生长抑制因子(干扰素)、原癌基因(C-ras、H-ras、myc、fos)以及癌促进因子(phorbol酯)等的研究,新的抗恶性肿瘤药物及基因疗法已开始出现。近年来,对癌细胞分化诱导剂维甲酸(retinoids)的研究,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已取得较大进展,在临床初步试用,出现了可喜的苗头。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