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学药物外漏时的局部反应与应急措施
发表时间:2011-01-17 浏览次数:370次
作者:栾卫国 作者单位:136000 吉林四平,四平市佑生医院肿瘤内科
【关键词】 肿瘤化学药物 外漏 应急措施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因不当给药而造成对肿瘤患者的二度伤害。因此,合理安全地使用化学治疗药物已成为肿瘤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课题。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化学药物的特性、给药部位及技巧,而且应具备化学治疗药物不慎外漏时的急救能力,从而达到安全治疗的目的。
1 化学治疗药物外漏时引起局部损害的表现
所谓的外漏是指一般静脉输液时,因针头位置脱离至静脉血管外,以致使药物外漏至周围皮下组织或自血管渗漏外溢。化学药物外漏引起的局部损害,可因药物的种类、浓度、外漏程度和时间以及应急处理的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异。一般由轻微的局部皮肤发热、发红、疼痛、肿胀到严重的溃疡、组织细胞坏死。化学药物外漏可能引起的局部损害的表现可分为以下三种。
1.1 过敏性反应 多发生在血管过细或血管状况不佳及过敏性体质的患者。通常引起局部血管红肿、发热、疼痛、瘙痒,但不会造成长期的损害,在注射30~60 min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消失。
1.2 刺激性反应 通常在注射部位引起绷胀感和疼痛,且沿着注射的血管放射,但不会造成组织细胞损害。一般降低药物浓度或减慢滴注速度即可减轻或避免刺激症状。
1.3 局部的损害性反应 通常在注射部位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在30 min至几小时内患者感到烧灼感、刺痛,局部明显红肿、起水疱,几周可能发展成深层皮肤的溃烂及局部组织坏死。此类反应所造成的损害往往是非常严重的。
2 引起局部损害化学药物的分类
根据化学治疗药物引起局部损害的差异,可以分为刺激性和损害性两大类。
2.1 刺激性化学药物 此类药物外漏时会引起化学刺激性反应或过敏反应。常见的刺激性化学药物有足叶乙苷、氟尿嘧啶、顺铂、卡氮芥、平阳霉素、米托蒽醌、氮烯咪胺、环磷酰胺等。
2.2 损害性化学药物 此类药物外漏时会引起损害性反应,常见的损害性化学药物有长春碱、长春新碱、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等。
3 化学药物外漏后引起损伤的机制
3.1 化学药物与DNA中的核酸结合 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内与DNA中的核酸结合,迅速造成细胞死亡。
3.2 化学药物直接与细胞的DNA结合 化学药物直接与细胞的DNA结合并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接地造成组织细胞坏死。
3.3 药物直接破坏细胞膜 化学药物形成游离根直接破坏细胞膜,造成细胞死亡。
3.4 化学药物黏附细胞 化学药物快速黏附于细胞,立即破坏组织细胞。
4 化学药物外漏的处理
4.1 一般性处理 患者在注射化学药物时,如感觉注射部位有烧灼感、疼痛;静滴不顺畅或静注时血管不回血,这时即使局部没有肿胀现象,也应考虑是否有外漏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或静滴,但勿拔出针头,将针头与注射管线分离,接装10 ml或20 ml注射器+生理盐水10 ml或20 ml缓慢静注;如局部出现肿胀,则在皮下组织尽量抽取血液、药物及渗出液或组织液,但勿压迫患处。
4.2 对症性处理 一般来讲,红肿部位若无感染时,可采用热敷——适用于生物碱类的药物,在外渗部位热敷30 min,休息20 min,如此反复需1~2天;冷敷——适用于生物碱类之外的化学药物,在外渗部位冷敷30 min~1 h,每天3~5次,需2~4天;红肿部位可给予类固醇软膏,1日3次。红肿部位若有感染时,不可包扎伤口,可用含抗生素的复方软膏,1日3~5次,至消肿为止。
4.3 解毒剂的应用 一些化学药物有其相应的解毒剂,在出现药物外漏时应积极使用,如长春碱、丝裂霉素等外漏时可用1%普鲁卡因注射液5~10 ml局部封闭;更生霉素外漏时可用20%普鲁卡因注射液封闭等。
5 讨论
由于肿瘤化学药物固有的特性,一旦外漏可引起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所以,为了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要求医护人员要经过专业训练,确切掌握化学药物的特性、给药部位及给药技巧,熟悉外漏症状及应急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