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技术进展
发表时间:2010-11-24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侯琼梅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关键词】 卵巢肿瘤;早期诊断;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卵巢癌是导致女性因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死率最高的癌症,因卵巢位于盆腔内位置深,发生肿瘤时无典型症状,确诊时60%~70%已属晚期,其5年生存率只有20%~30%,而I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90%,然而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努力寻找切实可行的早期诊断方法,目前认为对具有卵巢癌高危因素的高危人群采用诊断技术进行筛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1]。笔者就诊断早期卵巢癌的国内外技术新进展综述如下。
1 卵巢癌高危因素
卵巢癌高危因素有:①高龄:50岁以上妇女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②家族史: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50%[2];③持续排卵或排卵增加:妇女排卵性周期越多,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未婚、不育、少育妇女易发生卵巢癌;④应用促排卵药物的不孕症者:应用促排卵药物可增加排卵,因而增加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2];⑤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增加卵巢癌的危险性[3]。
2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技术
2.1 血清肿瘤标志物(TMS) 检测肿瘤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诊断恶性肿瘤,也可以用于评估疗效及早期发现复发癌,近年来新的肿瘤标志物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2.1.1 CA-125 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一种特异性比较高的卵巢癌抗原,其对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及预后判断日益受到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A-125是一种糖蛋白,来自间质细胞及苗勒管衍生物所发生的肿瘤如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宫颈腺癌中均可升高,在一些妇科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盆腔炎等也升高,另外行经、早孕、剖腹探查术等情况也可使CA-125水平高。但研究表明[4],血清CA-125≥30u/ml人群中卵巢癌累积危险度明显增高,并与血清CA-125浓度呈正相关。绝经后无症状妇女中血清CA-125升高者,发生妇科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概率明显增加。Skates等[5]的研究表明,CA-125在正常范围,不断升高趋势的妇女,其卵巢癌的风险增加,临床上血清CA-125检测到用于卵巢癌尤其是浆液性囊腺癌的诊断已多年,其价值已得到公认,以35u/L为界值,CA-125检测卵巢癌的敏感度为80%~96.7%,特异度为75%~89%,对Ⅰ期上皮性卵巢癌结合盆腔检查,其敏感度为50%。
2.1.2 甲胎蛋白(AFP) AFP是由胚胎的卵黄囊及不成熟的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AFP在内胚窦瘤患者血清中浓度高,一般每毫升达数千毫微克,有时达数万毫微克。
2.1.3 溶血磷脂酸(LPA) LP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间磷脂类信号分子,它通过G蛋白来耦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被称为多功能的“磷脂信使”。经XU等[6]的研究发现LPA可以作为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指征,特别是早期诊断卵巢癌,比CA-125更灵敏。
2.1.4 抑癌基因P53 肿瘤抑制基因P53是一种半衰期较短的细胞核磷蛋白,定位于人的染色体17P,其中98%的突变集中在5-8外显子内[7]。孙慧等[8]用免疫组代方法检测102例卵巢肿瘤,P53阴性率为67.4%,主要在细胞核,全组资料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说明P53基因在所有卵巢癌中都有发现,而且是卵巢癌的早期基因改变。其扩增的同时,伴有核磷蛋白的过度表达,检测这种蛋白的过度表达,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9]。
2.1.5 质谱技术 质谱分析用于诊断卵巢癌,是一种灵敏的、精确的方法,用于临床可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进而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10]。peticoin等[11]通过质谱分析以116份血清样品进行分析,50例为卵巢癌患者,66例为未感染或非恶性病变妇女,图谱采用534,989,2111,2251,2465质荷比(M/2)蛋白峰综合分析,66例非恶性肿瘤对照组,有63例(95%)确定为非恶性肿瘤,其中包括从普通人群中选取的17例良性病变,24例正常卵巢癌组织,有22例确认(92%[95%GI=73-99]),50例卵巢被全部准确检出,包括18例Ⅰ期病人,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0%(95%=93-100),特异性为91%(87-99),阴性预测值为94%(84-99)。
2.2 影像学检查
2.2.1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卵巢癌的首选方法,目前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的三维能量多普勒、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12]。CDFI可做动力学的观察,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是有临床意义的预测手段,恶性肿瘤的RI、PI低于良性肿瘤,目前将RI<0.4,PI<1.0作为良、恶性肿瘤的分界,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DPI可充分显示肿瘤内部血流,良性肿瘤多呈短线状,恶性肿瘤以内部血流为主,呈丰富的树枝状,三维能量多普勒可检测恶性肿瘤异常。TVS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病变很有效,应用越来越广泛,已被人们所接受。原因是经阴道超声探头更接近卵巢,使图像分辨得更好,特别是诊断人的卵巢肿瘤敏感性更高[13]。Van Nagell等[14]对14469例无症状高危卵巢癌妇女进行12年筛查,经阴道超声对卵巢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98.8%、94%和99.97%,并认为每年进行阴道超声筛查可降低卵巢癌的分期和病死率,但同时认为超声不能期望识别卵巢无症状或形态异常的Ⅰ期卵巢癌。
2.2.2 CT及MRI CT及MRI可较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费用较高,难以用于人群筛查。
2.2.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恶性肿瘤代谢十分活跃,摄入18F标记的FDG,经过一定时间,代谢活跃部位会出现放射性浓集。PET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扫描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如组织摄入FDG量等于或超过肝脏,而又不位于输卵管、膀胱及肠管,应疑为恶性肿瘤。联合应用TVS、MRI、PET检查,对无症状的卵巢癌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5%,准确率为86%[15]。
3 早期卵巢癌诊断技术的展望
1981年Bast发现卵巢癌相关抗原125,20年来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虽然取得一些进步,然而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对卵巢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大致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①寻找特异度、敏感度高的肿瘤标志物;②联合多种检测手段对高危人群筛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Judith ME, Nancy C, Dolan PC. Update in women′s health [J]. Ann Lntern Med,2000,133(10):808-814.
[2] 张友忠,孙兆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J].山东医药,1999,39(8):40-42.
[3] 张贵宇,江森.卵巢癌的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1999,39(8):218.
[4] GLLmour LM, Macleod KG, Mccalg A, et al. Expression of erbB4/HER 4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so-form in ovarian cancer [J]. Cancer Res,2001,61(5):2169-2175.
[5] Skates SJ, Xu FJ, Yu YH, et al. Toward an optimal algorithm for ovarian cancer screenimg with longitudinal tumor markers [J]. Cancer,1995,76(Suppl10):2004-2010.
[6] Xu Y, Caudette DC, Boynton J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varian cancer activating factor in ascites from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J]. Clin Cancer Res,1995,1(10):1223-1232.
[7] Marks JR, Davidoff AM, Kems BJ, et al. Overexpression and mutation of P53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J]. Cancer Res,1991,51(11):2979-2984.
[8] 孙慧,林小萍,战忠利.癌基因c-erb-2、抗癌基因P53表达与卵巢肿瘤生物学和为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1998,25(2):105-107.
[9] 张娜,李化.卵巢癌早期诊断与肿瘤标志物[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5,22(3):166-169.
[10] Stevens EV, Liotta LA, Kohn EC,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ovarian cancer a realistic approach? [J]. Int J Gynecol Cancer,2003,13(suppl12):133-139.
[11] Petricoin EF, Ardekani AM, Hitt BA, et al. Use of propteomic pattems in serum to identify ovarian cancer [J]. Lancet,2002,359(9306):572-577.
[12] 吴钟渝.重视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2001,10(5):5.
[13] Crvenkovic G, Karlan BY, Platt LD. Current role of ultrasound in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J]. Clin Obstet Gynecol,1996,39(3):259-267.
[14] Van Nagell JR, Depriest PD, Reedy MB, et al. The efficacy of transvaginal sonographic screening in asymptomatic womem at risk for ovarian cancer[J]. Gynecol Oncol,2000,77(3):350-356.
[15] Dicer G, Felix F, Iris S,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asymptomatic adnexal masses by ultrasoun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J]. Gynecologic Oncology,2000,77(3):45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