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22 浏览次数:391次
作者:许斌,吴开进,高英,李业华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358例住院恶性肿瘤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病原体阳性的患者145例,下呼吸道感染占28.97%,泌尿道感染占15.86%;革兰阴性菌92株(63.45%),其中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24株(26.09%),大肠杆菌22株(23.91%),铜绿假单胞菌17株(18.48%)。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应提高警惕,及时诊断、治疗。同时加强落实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交叉感染;流行病学;肿瘤;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存在着感染的许多易感因素,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高。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共358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共358例,其中145例检出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为40.50%;男224例,女134例,年龄6~9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淋巴瘤38例,多发性骨髓瘤9例,肝癌34例,肺癌39例,大肠癌25例,食管癌8例,前列腺癌3例,甲状腺癌2例,膀胱癌1例,肾癌3例,脑瘤4例,妇科肿瘤31例,其它肿瘤27例。Ⅱ~Ⅲ期患者113例(31.56%),Ⅳ期患者245例(68.44%)。
1.2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2000年1月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都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3 方法
标本取自患者的血、尿、痰、粪、病灶局部分泌物、胸水、腹水等,对于送检的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各种标本的容器必须严格无菌。由本院细菌室作病原体的检测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
病原体检查结果阳性的145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19例(13.10%),下呼吸道感染42例(28.97%),泌尿道感染23例(15.86%),皮肤感染(包括褥疮)24例(16.55%),切口及引流口感染23例(15.86%),胃肠道感染6例(4.14%),败血症8例(5.52%)。其中两个部位感染者11例(7.59%)。
2.2 检出病原体
院内感染358例,其中145例检出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为40.50%。感染病原体分类见表1。表1 145例恶性肿瘤院内感染病原体分类细菌名称株数构成比(略)
2.3 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中前3位的药敏结果见表2、表3、表4。(S:敏感,I:中度敏感,R:耐药)。表2 2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7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略)表3 22株大肠杆菌对7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略)表4 1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7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略)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延长,院内感染率增高,感染成为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肿瘤病人存在以下感染易感因素[2]: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均可能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②屏障防御破坏:肿瘤组织破坏皮肤粘膜,晚期患者褥疮形成,不少抗肿瘤药物对宿主皮肤和粘膜的正常屏障作用有严重影响,各种穿刺术和插管操作也会破坏屏障的完整性;③放疗、化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④肿瘤本身引起的水肿、溃疡、糜烂、坏死、压迫和梗阻均有利于感染的发生。
本组病原体阳性的145例患者中,Ⅱ~Ⅲ期患者32例(22.07%),Ⅳ期患者113例(77.93%)。肿瘤患者合并感染最常见的疾病是肺炎、败血症、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本组资料显示,病原体结果阳性的145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42例(28.97%),皮肤感染(包括褥疮)24例(16.55%),泌尿道感染23例(15.86%),败血症8例(5.52%),另有一部分临床诊断为败血症的患者未得到血培养的阳性结果。
细菌是引起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2]。本组资料显示,检出的病原体中,G-菌92株(63.45%),G+菌32株(22.07%),真菌21株(14.48%)。本组病例未进行厌养菌培养。真菌培养的时间较长,直接涂片法可立即得到结果。
本组检出的G-菌中,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24株(26.09%),大肠杆菌22株(23.91%),铜绿假单胞菌17株(18.48%)。这些细菌都是条件致病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临床显示出毒性增强。本组表2~4中列举的几种常见抗生素对前3位G-菌的药敏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要提高警惕性,并采取预防措施:①严格消毒隔离制度;②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减少由医务人员引起的交叉感染;③严格掌握各种介入性操作适应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④对放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⑤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加强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2-815.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