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23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7  浏览次数:391次

  作者:刘阳晨, 周绍兵, 高 飞, 叶宏勋, 赵 莺, 尹小祥 作者单位:(泰兴市人民医院放疗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放疗 放射性肺损伤 临床分析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主要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与肺纤维化,多发生于肺癌、食管癌放疗过程中或放疗结束后。自2003年6月至2006年3月在本院接受放疗的1500例胸部肿瘤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230例,发生率为15.33%,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3年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共230例,其中男135例,女95例,年龄34~86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食管癌148例,肺癌73例,纵隔肿瘤9例。上述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且均为初治者,放疗前、中均未行化疗。

  1.2 照射方法

  放疗采用6/15MV X线针对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先前后对穿照射,推量DT 40Gy/20F,后改斜野或侧野照射,推量DT 60~74Gy/30~37F,共6~8周。放疗过程中及结束后每月复查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患者有咳嗽、发热、胸痛、气急时随时复查。

  1.3 临床表现

  急性放射性肺炎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痛等,患者体征很少,最早的症状出现在开始放疗后4周,发生在放疗后3个月内的192例,X线表现为与照射区范围较一致的肺部毛玻璃样改变、斑片状高密度影,CT表现为照射野内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晰,伴邻近肺内毛玻璃样改变。患者病情差异较大,重者数天内发生呼吸衰竭和急性肺心病,危及生命。放射性肺纤维化患者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没有放射性肺炎的历史,纤维化的改变通常在2年后稳定,本组均在放疗2个月后发生,共26例,X线表现为大片实变影及纤维条索影,CT表现为粗大索条影相互聚拢,肺及纵隔牵拉,血管僵直。

  1.4 放射性肺损伤的评定及分级标准

  根据1995年RTOC组织制定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分级标准[1],分为:0级,无变化;1级:轻微的干咳或用力时呼吸困难;2级,持续性咳嗽,需要麻醉性镇咳药,轻微用力时呼吸困难,X线无变化或有轻微棉絮状或片状影;3级,严重咳嗽,麻醉性镇咳药无效,安静时呼吸困难,X射线呈致密影,需间断性吸氧或激素治疗;4级,呼吸功能不全,持续性吸氧或辅助通气;5级,致命性。

  2 结 果

  230例急性放射性损伤患者,在3个月以内发病的有205例,占89.13%;发生在3个月以外的为25例,占10.87%。1~2级为217例,发生率为94.3%;13例为3级,占放射性肺炎的5.7%。对于症状明显的2~3级放射性肺炎,诊断后即采用吸氧、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综合治疗。一般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初始剂量为80~120 g,使用时间1~3周,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本组除6例死亡外其余病情均好转。

  3 讨 论

  放射治疗为胸部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常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常规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大约在2%~15%之间[2-3]。放射性肺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放射治疗较多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一般多发生在放射治疗中或放射治疗结束1~3个月内。其病理组织检查均可见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纤维栓子形成,肺泡间隔水肿,胶原纤维肿胀,呈急性渗出性炎症改变。临床上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气急发热等症状,症状多少、轻重不一,胸片显示与照射野一致的肺炎或肺纤维化改变,且不受肺叶肺段的限制,诊断不困难。本组发生率为15.33%,与沈文斌等[4]报道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8%相似。本组放疗后3个月内发病占89.13%。有些患者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间质的纤维变。肺纤维化发生于照射后6个月左右,渐加重,至1年时达到最严重的程度,且不可逆。

  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一旦发展到纤维化阶段,往往不可逆转,因此在放射性肺损伤发展过程中,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主要是减少对肺组织的放射剂量,尽可能缩小照射面积,不要盲目追求高剂量,尤其对临床分期晚、合并多程化疗、年老体弱以及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放疗剂量至少减少10%~15%。此外,要注意预防感冒,减少吸烟,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再者要提高对放射性肺炎的认识,放疗中严密观察放射性肺炎的早期症状以便作出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处理。积极抗炎,给氧,必要时予以大剂量激素治疗能够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发现并予及时治疗,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减轻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力和生存质量。

  目前,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尤其适形放疗及调强放疗技术的开展,发现肺V20大小不仅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高低有关,且与肺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认为V20是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影响因子[5]。另外,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能更早地发现放射性肺损伤,使得早期预防及治疗成为可能,从而使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逐渐下降。

  【参考文献】

  [1] Robnett TJ, Machtay M, Vines EF, et al. Factors predicting severe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patients receiving definitive chemoradiation for lung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8(1):89-94.

  [2] 殷尉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636-656.

  [3] 徐 钢,李先明. 放射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杂志,2005,32(3):251-253.

  [4] 沈文斌,祝淑钗,李 任,等.胸中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6(5):335-340.

  [5] Byhardt RW, Scott C, Sause WT, et al. Response,toxicity,failure patterns,and survival in five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 trial of sequential and /or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arcinoma of the lung[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8,42(3):469-47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