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8-10  浏览次数:379次

  作者:李慧丽 郭卫东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疗更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05年7月用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19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术后患者19 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7~69 岁,中位年龄47 岁,卡氏评分> 60 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 个月。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12 例,单纯癌2 例,腺癌1例,黏液腺癌1例,髓样癌3 例。具有可测量及判定疗效的转移病灶:侵及1个器官者11例,侵及2个器官者6例,侵及3个器官者2例;具体为淋巴结转移6例,肺转移 8 例,肝转移7例,骨转移5例,胸壁软组织转移3例。化疗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全组均为手术及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复治病例,未曾接受过含紫杉醇方案的化疗。

  1.2 治疗方法 第1天,紫杉醇150~175 mg/m2体表面积加入生理盐水500 mL ,静滴3 h;用表阿霉素60 mg/m2体表面积加入5 %葡萄糖40mL 静脉推注,21天重复一次。为防止过敏,用紫杉醇前30min给予地塞米松10 mg 、西米替丁400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40mg 肌注。给紫杉醇后1h内每15min测血压、心率、呼吸各1次,先输注表阿霉素,后输注紫杉醇,所有病人接受2 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全面体检,对可测量的病灶认真测量记录,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灶变化,每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2 周期后评价疗效,按WHO 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 , 部分缓解(PR) ,无变化(NC) 和进展 (PD);不良反应按WHO 抗癌药物毒性分级(0~ Ⅳ) 标准进行评定。

  2 结果

  2.1 疗效 本组19例,其中2 例完全缓解(10.5%),10例部分缓解(52.6%),5例评价为稳定(26.3%), 2例为进展(10.5 %),总有效率(CR+PR)63.2 %。

  2.2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关节肌肉痛和神经毒性等。其中以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发生率较高,见表1。

  表1 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毒性反应(略)

  3 讨论

  转移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联合化疗。紫杉醇是一种有丝分裂抑制剂,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作用机制是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阻断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还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紫杉醇还有免疫修饰功能,作用于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 受体,促进释放白细胞介素( IL) 和干扰素( IFN) , 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2] 。表阿霉素主要作用是直接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合成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在乳腺癌治疗中,单药紫杉醇有效率为39%[3],表阿霉素有效率为34%[4],但Gebbia等[5]报道紫杉醇与表阿霉素联用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达70%。我科采用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突出(63.2%)。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以白细胞下降为常见,短期内给予G-CSF 支持治疗,无病人感染;恶心、呕吐多为Ⅰ~ Ⅱ度,给予恩丹西酮、地塞米松等治疗后能缓解; 出现了紫杉醇特有的关节肌肉酸痛、神经毒性等反应,但未见因化疗毒性而减少剂量的病例。据报道, 应用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 %[6] ,本组患者在治疗前给予常规预防用药,无1 例发生过敏反应。我们认为以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疗效较好,且患者能够耐受,临床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永奎,胡晓桦,李永强,等.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3):279-281.

  [2] 胥彬.抗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1 ,16 (5) :289-291.

  [3] SudaT,Takahashi T,Golstein P,et al.Moleculo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Fas ligand,a novel membe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family[J].Cell,1993,75(6):1169-1178.

  [4] 周际昌,孙燕.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0-412.

  [5] Gebbia V ,Blasi L ,Borsellino N ,et al. Paclitaxel and epidox orubicin or doxorubicin versus cyclophosphamide and epidox orubicin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rcinoma : a randomised phase II study[J] . Anticancer Res , 2003 ,23 (1B) :765-771.

  [6]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34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