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早期乳腺癌4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8  浏览次数:428次

  作者:李济乾 作者单位:473500 河南新野,新野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探讨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和意义。 方法 对42例早期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随访,3例10年内死于癌复发转移。2例5年内死于其他疾病,其余健在。 结论 早期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根本方法,结合高危人群,注意乳腺的细微变化,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原位癌; 浸润性癌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恶性肿 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早期乳腺癌肿瘤体积小,又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故不易早期发现,漏诊率高。且有些乳腺癌在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明确的42例早期乳腺癌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42例早期乳腺癌均为女性,年龄30~69岁,中位年龄48岁。临床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33例,局限性腺体增厚6例,乳头溢液3例。病变位于外上象限34例,位于乳晕区5例,位于内上象限2例,1例位于乳头正上方。Ⅰ期乳腺癌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cm 13例,Ⅱ期乳腺癌癌肿直径小于5.0cm 29例。42例中有39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证实),且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范围:2例为保乳手术切除(癌肿直径小于1.0cm),其余40例均为乳癌改良根治(或根治)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 病理检查

  2.1 肉眼所见 本组病例统计癌肿直径均≤5.0cm,肿物切开后灰白色、粉红色,呈放射状疤痕样收缩,质地较硬,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界限尚清楚,但无包膜。

  2.2 镜下所见 小叶癌和导管癌镜下病灶处于原位癌状态,基底膜完好,癌细胞只局限在小叶内的小乳管内或小导管内,但大多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内呈浸润性生长,称之为浸润性小叶癌或浸润性导管癌。本组42例中,小叶原位癌2例,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7例,浸润性导管癌21例,且有3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早期乳腺癌一般指Ⅰ、Ⅱ期乳腺癌,是一类手术较彻底、预后较好的癌肿。原位癌预后最好,也最易漏诊,若此时手术切除或保乳切除,效果也最理想[1]。若发展至浸润性癌,保乳切除仍有可能施行,但癌转移的可能性已大为增加[2]。本组42例中虽39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但已有3例浸润性导管癌已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由此可以看出,原位癌或导管内癌虽属乳腺癌的早期阶段,但要考虑到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可能,临床上可遇到有原发病灶尚未发现,就已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因此,应提高对本病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治疗还是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在乳腺肿块的临床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触诊时肿瘤的硬度、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有无分界,皮肤有无内陷,X线摄片有无边缘毛刺,B超有无完整包膜及血管淋巴管的变化等,尤其是位于乳腺小叶外上象限的肿块更不能掉以轻心。在手术方式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往我们大多采用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或辅以放化疗,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早期乳腺癌施行乳腺局部切除或(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严格规范的放化疗可能改变传统的根治术的观点[3]。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早期乳腺癌术前确诊率也明显提高,对乳腺早癌、小纤维腺瘤、局限性腺体增厚等的鉴别诊断、乳腺钼靶X线摄片及B超检查,术前大多能明确诊断。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它能发现直径在0.3cm的微小癌肿,多普勒超声、近红外线扫描等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笔者认为,对临床可疑的乳腺小结节,应争取做一次性手术,术中或术后做病理检查,确诊后立即做根治性手术,没有必要对肿块做针吸穿刺等检查,因其肿块太小时,准确率太差。

  【参考文献】

  1 刘君,方志沂,石松魁,等.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实用癌症杂志,2003, 18(4):403-405.

  2 张保宁.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研究.医学研究通讯,2002,31(8):6-7.

  3 方志沂,刘君.现代乳腺癌外科发展趋势.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30:34-3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