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胃粘膜EB病毒检测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5-18 浏览次数:448次
作者:徐晓凤 朱炳良 朱亚平 作者单位:214500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
关键字:胃癌患者胃粘膜EB病毒检测及意义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为含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人类疱疹病毒4型,已经证实EB病毒与低分化鼻咽癌及多种淋巴瘤密切相关。近年来通过检测胃癌组织细胞中EBV基因组发现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关[1];然而,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明确这种关系。作者于2005年对泰州地区162例胃粘膜标本进行EB病毒检测,以探讨本地区EBV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及来源
病例来源于医院胃镜检查者162例,男108例,女54例,平均年龄47.4岁。其中对照组9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4例、胃溃疡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胃癌组68例,其中贲门胃体癌42例、胃角癌14例、胃窦癌12例;胃癌诊断均有病理学证实。不能及时检测标本置-20℃冷冻保存。
1.2 引物合成
参考文献[2]报道的序列设计引物,由上海××公司合成。引物Ⅰ5’—GTACTCATCACCGGGTCTC—3',引物Ⅱ5'—TTCGGGTTGGAACCTCCTTG—3',扩增的产物长度为269bp。
1.3 试剂和仪器
Tag DNA多聚酶,4种脱氧核苷酸(dATP,dCTP,dGTP,dTTP),蛋白酶K,DNA提取液,TAE缓冲液,琼脂糖,溴化乙锭,液体石蜡等;美国ABI-7000荧光分析仪。
1.4 核酸提取
取米粒大小的胃镜钳取活检组织1~2块,在1.5ml Eppendorf管中用足量生理盐水漂洗3次,加300μl裂解液(10mmol/L Tris-HCl,pH 7.6,1%SDS,300μg/ml蛋白酶K),用研磨器研磨成匀浆,55℃孵育1h,按常规的酶/氯仿方法抽提蛋白[3],乙醇沉淀核酸,漂洗晾干,50μl TE缓冲液(pH8.0)溶解,取5μl作模板。EBV阳性对照由××公司提供。
1.5 PCR扩增
50μl反应体系中,含1×PCR Buffer(pH8.3 50 mmol/L Tris-HCl,50 mmol/L KCl,0.09%明胶)1.5 mmol/L MgCl2,200μmol/L 4×dNTPS,1U Taq DNA聚合酶,上下游引物各为0.5μmol/L,PCR模板5μl,上覆25μl液体石蜡,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94℃ 30s,55℃退火30s,72℃延伸30s,共35个循环,最后72℃再延伸5 min。
1.6 产物分析
取PCR产物15μl在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凝胶用溴乙锭染色,在80v电压下电泳20min后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与阳性对照处于同一位置的为阳性,否则为阴性,阴性对照无扩增带。PCR分子量标记选择Puc19—DNA/MSPI Marker23,EB阳性应在269bp处。
2 结果
162例EBV DNA检出率,见表1。表1 162例胃粘膜标本EBV检测结果(略)
对照组EBV感染率为1.1%(1/94),胃癌组EBV感染率为8.8%(6/68)。胃癌组与对照组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EBV感染率为7.1%(1/14),胃癌组EBV感染率为8.3%(6/68),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3.1 EB病毒是一类可引起世界人口普遍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Shibata1991年首次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在淋巴细胞浸润的低分化胃癌中检测到EBV,随后又在1992年证实美国16%典型胃腺癌有EB病毒的存在,同时,日本的Tokunaga等用同样的方法证实在日本人中的6.9%的胃癌与EB病毒相关。国内有武汉报道胃癌组织中EBV检出率为15.4%[4],本资料胃癌组EBV检测阳性率为8.8%,与对照组的1.1%,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的EBV阳性率比其它地区略低,可能与所用引物不同或各地区感染率不一致有关。但能初步说明泰州地区EB病毒与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3.2 对EBV感染的研究多采用原位杂交法,该法技术要求高,敏感度低。作者采用PCR法检测EBV,并在本实验中采用了阳性对照和Marker PCR分子量标记,双重对照,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实用,适用于临床标本。
3.3 EB病毒的致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在认为,EB病毒首先出现在非肿瘤细胞内,携带EB病毒的胃上皮细胞可能逃避免疫监视,在长期的潜伏过程中,EB病毒可能抑制宿主细胞的防御功能,逐渐造成细胞转化,最后导致肿瘤发生。研究EB病毒与胃癌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早期胃癌中,如果EB病毒阳性,则无淋巴结转移,可以避免传统的根治术,但对于中晚期的胃癌,却无明显的区别,因此EBV检测对于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3.4 EB病毒对胃癌发生的作用,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实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EBV感染率为7.1%,这与胃癌组织EBV阳性率8.8%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因此,还有必要对该地区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大样本的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Wu MS, Shun CT, Wu CC, et al. Epstein Barr virus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s: relation to H. pylori infection and genetic alterations J. Gastroenterology, 2000 , 118(6) : 1031~1038.
2 赵军理.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中国病毒学杂志,1999,14(4):296~302.
3 美. F·M 奥斯伯.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1.
4 龙焱华. 91例胃粘膜EB病毒感染的检测. 中华消化内科杂志,1998,15(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