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B超引导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注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43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7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柳星,吕晓君,刘文衡,于 波,郭万才,伞宝君 作者单位:110042 沈阳,辽宁省肿瘤医院

  【关键词】 B超;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注药;恶性心包积液

  0 引言

  恶性心包积液多是由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所致,发展迅速,易导致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我科自1999年1月~2007年1月将收治的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心包腔内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43例患者中男32例, 女11例,28~72岁,中位年龄51岁,肺癌28例,乳腺癌11例,恶性淋巴瘤2例,食管癌1例,恶性胸腺瘤1例。全部病例均经影像学和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无心肝肾功能不全,KPS评分20~50分。取坐位,心脏B超定位示心包腔液性暗区最宽处为最佳穿刺点,应不少于20mm。本组均在第4或5肋间胸骨左缘2~10cm处选积液最多的部位为穿刺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待心包积液充分引流后减少至(50~100)ml/d时,心包腔内注入DDP 20~60mg ,地塞米松10mg。注药后闭管5~7天,再引流给药,至积液消失后再注药1次,以巩固疗效。

  根据美国JB.布洛克恶性心包积液有效控制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心包积液持续消失≥30天,或心包填塞症状完全消失≥30天,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缓解。部分缓解(PR):心包积液部分消失≥30天。无效(NC):心包积液无明显减少,心包填塞症状及体征无缓解甚至加重。有效率(RR)=CR+PR[1]。

  2 结果

  43例患者心包引流量为560ml~6370ml,平均为1350ml。血性积液为40例(93.0%),黄色混浊液体为3例(7.0%),每例注药2~5次。RR:100%。肺癌CR:89.3%,PR:10.7%,乳腺癌CR:90.9%,PR:9.1%,恶性淋巴瘤CR:100.0%。生存期为2.1~5.6月,中位生存期为3.6月,置管时间3周~4.3月,KPS评分提高30~40分。无1例发生感染,患者化疗副反应轻微,无Ⅲ~Ⅳ度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无肝肾功能损伤及心衰等。

  3 讨论

  尸检结果显示,癌症患者约5%~12%发生心脏及心包受侵,其中一半侵及心包,1/3侵及心肌,余者为两者均受侵[2]。原发肿瘤多为肺癌和乳腺癌,约占恶性心包积液的60%~75%[3]。其中肺癌转移到心包及心脏者可高达43.9%~67.4%[4],乳腺癌约占19.0%[5]。

  有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目前我们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可以调整流速,防止速度过快,使大量血液回心而引起肺水肿;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可长期留置;且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患者易接受;不易感染;导管导丝头端柔软易曲,不易损伤心包;患者不受体位限制,可自由活动;能多次引流以利积液充分排出,心包穿刺置管术和腔内多次注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对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操作简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学德,张晶.肺癌合并心包积液50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6):468.

  [2] 孙燕,石远凯.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7.

  [3] 徐光炜.临床肿瘤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685686.

  [4] 邓述恺,孙志学.肺癌心包积液置管注药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1,28(1):6869.

  [5]Maisch B,Ristic AD,Pankuweit S,et al.Neoplastic pericardial effusion.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pericardial treatment with cisplatin[J].Eur Heart J,2002,23(20):1625163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