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腹膜后肿瘤60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14  浏览次数:459次

  作者:张铭在 王宇 张明奎  作者单位: 154100 黑龙江鹤岗,鹤岗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我科在1996~2005年共收治患者60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其中良性肿瘤15例,占25%,分别为畸胎瘤12例,神经鞘瘤3例;恶性肿瘤45例,其中脂肪肉瘤15例,神经纤维肉瘤10例,恶性畸胎瘤17例,恶性淋巴瘤3例。

  1.2 就诊时症状 (1)肿块40例,此类病人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大小不一,生长速度慢等。肿块位于正中或偏向一侧,多单发,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实性,多较固定,边界尚清。(2)疼痛30例,表现为腹部或盆腔、低鞍区、会阴部酸胀,麻木与疼痛,初在平卧及清晨较轻,进食或久站、久坐后加重,后期是持续性疼痛,此疼痛常由肿瘤压迫、刺激,侵犯神经或肿瘤破坏骨质引起。(3)肠梗阻25例,此类病人常在有腹痛的基础上未做及时地检查及治疗,到住院时出现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症状,腹胀明显,梗阻呈渐进性加重,非手术治疗多不缓解。(4)其他主要临床表现:发热、食欲减退、贫血与消瘦、恶病质、骨质破坏等表现。

  2 讨论

  2.1 诊断 由于腹膜后腔隙大,在肿瘤没有浸润和压迫周围器官前,病人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本组66.7%以无症状性包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所以发现腹部无症状性包块时就要考虑该病,甚至首先考虑恶性腹膜后肿瘤[1]。蒋彦永[2]认为约90%的病人通过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确定肿瘤定位,其中影像学检查有重要意义。我们体会如下:(1)B超:超声检查简单、经济、无创,可作为首选方法,且能在其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2)CT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周围脏器及与大血管的关系,有助于诊断手术方案的确定,同时对有特征表现的肿瘤有定位意义[1]。(3)MRI:能多轴扫描,可分辨管道密度,更为全面、直观地显示血管结构,对肿瘤与血管关系有确定意义。(4)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及泌尿系造影检查,虽可通过胃肠道、尿道及尿路受压移位来帮助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但已逐渐被CT及MRI替代。(5)血管造影:为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的金标准,同时又可行介入化疗及对肿瘤的血管行栓塞治疗,使肿瘤缩小并能减少术中的出血[2]。(6)必要时可做肿瘤针刺抽吸活检,对诊断肿瘤性质有一定意义。

  2.2 手术治疗

  2.2.1 体位与切口 一般中上腹部腹膜后间隙肿瘤切口采用仰卧位,腹部纵切口便于探查及操作,对于左右上腹部肿瘤必要时可采用侧卧位,肋缘下切口、腰部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便于暴露,位于盆腔的腹膜后肿瘤也多以下腹正中切口为主,位于骶前肿瘤可用截石位或侧卧位做骶尾部切口。

  2.2.2 手术要点 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宜置胃肠减压管,备足血源,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组织器官,如下腔静脉、第二肝门、输尿管等。最好先暴露肿瘤邻近的大血管,做以牵引位保护,找到假包膜,于包膜内紧贴瘤体做潜行分离与剜除,对巨大肿瘤与周围血管间关系不清时,包膜内切除更显重要。当肿瘤基底部严重粘连时,可先分块切下大部肿瘤,待视野扩大后再充分切除残存肿瘤,若不能切除,可用金属夹做标记,以备术后放疗。瘤床妥善止血,置引流管经腹部引出体外。对有些内脏与肿瘤粘连紧密可做整块切除者,如肠管、子宫,可将瘤体连同粘连组织一起切除。肾静脉平面以上的腔静脉损伤对生理扰乱较大,要引起足够重视。肿瘤侵入骨质,有骨破坏者,用咬骨钳或锯切除病变骨质。

  2.2.3 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淋巴瘤3例因腹膜后浸润广泛,部分剜除意义已不大,仅做探查、取活检,术后采用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

  2.2.4 其他 腹膜后间隙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对术前明确诊断恶性淋巴瘤者可不做手术,直接选用放疗及化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发现较早、肿瘤体积小、与周围脏器无粘连者,手术切除多无大困难,对巨大肉瘤,由于创面大、出血多,可能损伤脏器,故手术难度较大,甚至术中有死亡危险,术前应准备足够的血源,麻醉方式要理想,切口选择暴露满意,手术的关键在于控制出血,在非常情况下可采用腹主动脉暂时性间断性阻断,争取手术操作。综合治疗措施为:良性肿瘤者经手术完全切除后效果良好;对怀疑恶性腹膜后间隙肿瘤者,若瘤体较大,可于术前采用放疗或介入化疗,使瘤体减少,血运减弱,利用术中暴露及完整切除,术后常需继续给予放疗及化疗。下腹部放疗可能导致放射性肠炎与膀胱炎等,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663.

  2 陈方满,侯书法,张荣生,等.介入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放射实践,1999,14(3):15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