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转移瘤22例MRI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4 浏览次数:653次
作者:胡日权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池州 247000 【关键词】 脊椎 转移 MRI成像 脊椎是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而脊椎转移性肿瘤是恶性脊椎肿瘤中常见的肿瘤类型。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对发现转移灶的数目和范围要比CR及CT准确。目前MRI已成为脊椎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就近几年来收治22例脊椎转移性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主要讨论MRI在脊椎转移性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2例脊椎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4~78岁,平均523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9例,乳房癌4例,肝癌3例,结肠癌2例,食道癌、鼻咽癌、宫颈癌及前列腺癌各1例。其中部分进行了CR或CT检查。 MRI检查采用XGY OPER 02T永磁型扫描机,所有病例成像均采用SE序列 ,T1(TR/TE ,350/20),T2(TR/TE 4000/131)加权成像,层厚5mm,层间距5mm,矩阵256×256。常规行矢状位和横断位扫描,部分行冠状位扫描。其中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 2 结果 本组MRI检查受累的67个椎体中,单纯1个椎体受累3例,(其中胸椎2例,腰椎1例),其余19例均为多椎体受累,(其中颈、胸椎椎体转移1例,胸、腰椎椎体转移4例,腰、骶椎椎体转移1例。胸椎多发椎体转移6例,腰椎多发椎体转移7例),其中合并附件破坏3例;椎旁软组织肿块5例;椎管受累2例;7例合并有1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67椎体受累中,T1W1表现为低信号62个,混杂信号5个。T2W1表现为高信号53个,中等信号12个,低信号2个。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病变区及椎旁软组织均见不同程度强化改变。 3 讨论 脊椎转移瘤影像学表现:转移灶具有溶骨、成骨或溶骨成骨相混。 在MRI上,溶骨型一般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后肿瘤组织发生异常对比增强。成骨型在SET1W1,T2W1均表现为低信号,但以SET1W1显示更清晰。混合型的MRI信号与溶骨型的MRI信号相似,但信号强度不均匀。MRI对骨髓信号的早期变化较敏感,特别是T1加权像。正常骨髓在T1W1表现为高信号,转移性肿瘤常常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而脊椎转移瘤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本组22例中,55岁以上者16例,约占73%。这些人群中骨髓脂肪含量较高,在T1加权像上转移瘤代替高信号的骨髓,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所以T1WI转移瘤较易发现。T2W1转移灶一般常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MRI在脊椎肿瘤诊断中较CR及CT有明显优势:在本组22例中有12例行CR检查,3例CR上无明显阳性发现,其余9例均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MRI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和高度敏感性,对椎旁软组织、脊髓、椎间盘及附件的显示较CR和CT好。MRI能发现椎体内较早较小病灶的转移瘤信号,而CR无法显示。如临床怀疑脊椎肿瘤或转移的,MRI应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脊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脊椎转移性肿瘤具有以下MRI特点:①多椎体转移,呈跳跃式分布。②椎间盘不受累,往往是转移瘤的典型表现之一。③瘤体显著强化,亦是转移瘤的显著特征之一。④转移瘤附件常常受累。结合以上特点诊断脊椎转移瘤并不是十分困难。但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脊椎骨折、脊椎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脊椎原发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鉴别。脊柱结核发病年龄较轻,椎体的破坏以侵犯前半椎体多见,而转移瘤未见仅破坏前半椎体的,椎间隙狭窄,结核性脓肿常呈菱形,附件常不受累,无跳跃征。外伤性骨折有明显外伤史,椎体压缩呈楔形,椎骨无骨质破坏。原发性骨肿瘤多为单椎体及附件受累,无跳跃征。但发现单椎体变扁而年龄较轻者,需与脊椎嗜酸性肉芽肿鉴别。脊椎骨髓瘤常同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和广泛性骨质疏松,而转移瘤常有椎弓及附件的破坏。在MRI上,骨髓瘤病灶的信号,在T1WI和T2WI都较均匀,而转移瘤信号常不均匀。MRI不但能较早发现脊椎转移瘤,而且能评价脊椎受侵的程度、范围及脊髓是否受侵,能够帮助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判定。
【参考文献】[1]彭培立,王炳彦,粟安刚,等. 脊柱转移瘤的MRI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7,7(1)∶2[2]李明华,陈君彦,詹松华,等. 188例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分析[J]. 中国肿瘤,1999,8(4)∶184[3]付克广,肖江喜.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与评价[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5)∶378[4]蒋拥军,易继权,陶继东,等.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与鉴别[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