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4 浏览次数:546次
作者:王金科 张志生 李海峰 薄爱华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河北 张家口,075000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对化学治疗比较敏感的癌瘤之一,因此,化学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乳癌患者对化疗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预测乳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四氮唑盐法(MTT),观察了我区临床常用3种乳癌化疗方案对82例乳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旨在指导临床优选化疗方案,不断改进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4.1~2006.7月收集我院乳癌切除标本82例,均为女性。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49.5岁。
1.2 仪器与试剂 美国生产全自动CO2孵箱,5430型,酶标检测仪DG3022型(λ=490nm),双人超净工作台,96孔无菌培养板。RPMI1640培养液(美国GIBCOBRL),小牛血清(上海伯奥生物科技公司),MTT(二苯基溴化四氮盐,美国SIGMA公司)。DMSO(二甲基亚砜)。抗癌药物: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FU);TA方案(紫杉醇+阿霉素);CMF方案(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FU);参照文献,使用药物的终浓度取临床药物血浆峰密度的1/10浓度,计算公式为:药物浓度(μg/mL)=60×D/5000÷50%×103。D为临床用药剂量(mg·kg-1·d-1),60为平均承认体重(kg),50%为血细胞比积,乘103后将mg换算成μg。
1.3 方法 将乳癌组织标本置1640培养液送检,2h内开始实验,分离癌细胞并记数,取5×105的癌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测出各例光密度(OD),并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IR)=1-加药OD-不加药OD不加药OD×100%尤其对发病<1.5h直接介入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因此PCI术大大提高了急性心梗患者的存活率,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尤其是高龄、女性、前壁心梗、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本资料直接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0%,病死率为2.0%。
急诊PCI成功救治与患者就诊时间、医生的快速准确判断、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医院设施条件、术者熟练程度及经验、术前药物准备等有关。术中强调迅速,准确判断IRA,减少操作过程,减少造影体位,尽快开通IRA。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及时正确处理各种心律失常,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随访时嘱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按量服药,保持情绪稳定,有情况及时和医生保持联系。增加医患的依从性,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AMI再灌注治疗的长期效果优于保守治疗[6]。说明再灌注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1.4 药物敏感性的评价标准 参考其他学者报告[1,2],IR>50%者为高敏感病例;IR为30%~50%者为敏感病例;高敏感病例+敏感病例/总病例×100%=总敏感率;IR<30%者为不敏感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CAF方案总敏感率为45.12%(37/82);TA方案总敏感率37.80%(31/82);CMF方案总敏感率为42.68%(35/82),详见表1。表1 乳癌细胞对不同方案的敏感性注:各方案敏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MTT法是由Mosman[3]于1983年建立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其原理是活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使四氮唑兰还原为紫兰色晶,经二甲基砜溶解呈紫红色溶液,其颜色深浅与活细胞数量呈正比,经酶标仪检测光密度(OD),可计算可知该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率(IR)。根据国内外报告MTT法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符合率为80%~90%[4]。
本研究采用的3个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乳癌的传统方案,在我地区已广泛使用多年。这些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单纯一种药物,因此在方案1使用了烷化剂环磷酰胺,它的作用是抑T、B淋巴细胞,同时使体细胞中(包括瘤细胞)核酸、蛋白质、羟基、硫基和嘌呤烷基化,从而改变它们的性质,使细胞分裂增殖受阻或引起细胞死亡。阿霉素重要是阻断(或抑制)DNA复制和RNA转录,从而阻断细胞增殖。甲氨喋呤、5FU作用类似,均为抗代谢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断核酸合成酶或拮抗叶酸而抑DNA或RNA转录,达到抗肿瘤目的。紫杉醇则是由植物中提取的抗癌药物,主要是破坏微管蛋白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把这些作用途径不同的药物组合起来,抗癌效果明显提高,但是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对癌细胞的专一性不强,使用时间和剂量不同,均能导致造血系统并发症,这也是临床医师的无奈。我们过去往往是从经验出发,如紫杉醇价格昂贵,对经济条件好的患者或公费患者使用较多。通过本实验观察TA方案对乳癌的抑制率并不是明显优于其他方案,反而总敏感率相对较低,因此使我们走出了“贵重药效果好”的误区。同时本实验提示,MTT法检测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是一种快速、简便指标相对客观性强的手段;但目前我们认为,单单使用MTT法还是不够的,如果临床病理能够配合检测各个病例中癌细胞的耐药相关蛋白含量,将对使用靶向抗癌措施更为理想。靶向抗癌措施是指药物针对癌细胞中某种物质为靶点(靶标),特异性与其作用(结合)后,阻断癌细胞增殖或破坏癌细胞,而对产生耐药性。对拓扑异构酶(TopoⅠ或Ⅱ)阳性病人,则采用Topo抑制剂;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阳性病人则易使用EGFR抑制剂,如C225、Gefitimib(吉非替尼)和PD153035等,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MTT法药敏检测方法对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而且通过本资料进一步说明抗癌方案的选择,单使用一种方法也是不全面的。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增加一些检测手段,可能使化疗方案的制定更加合理、更加可靠、更加先进,以提高疗效,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黄小明,蒋芹,李小民,等.MTT法指导乳癌化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3):255256
2 赵小华,张维强,蒋阳平,等.MTT法药敏实验应用于晚期乳腺癌[J].中国肿瘤,2003,12(8):479481
3 杨洲,马顺然,王学树,等.食管癌细胞原代培养体外药敏实验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4):1113
4 谢晓东,李小民,蒋芹,等.MTT法原代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14(6):399401
5 陈亚军,叶古祥,孙国娣,等.MTT法体外测定胃癌化疗药物敏感性[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