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15 浏览次数:445次
作者:黄晓光,熊锋莉,姚军 作者单位:泾阳县医院,陕西 泾阳 713700
【关键词】 高血压,血流变,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病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治、预防和预后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我们对80例高血压病初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正常对照组:50例为我院预防保健科查体正常的中老年人,年龄38岁~68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男性27例(占54%),女性23例(占46%)。患者组:高血压病初期80例,年龄35岁~65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男性43例(占54%),女性37例(占46%),均经临床明确诊断,无任何并发症。
1.2 方法及检测指标 仪器: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 A自动冲洗血液黏度分析仪;德国美创公司生产的MC4000 Plus血凝仪。严格按仪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检测指标:全血高切黏度(200 S-1)、全血低切黏度(50 S-1)、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用温氏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用血凝仪测定,磁珠法)。
2 结果
见表1。
表1 高血压病初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对照(略)
表中显示:高血压病初期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4项指标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是反映血液黏滞性的主要指标[1],血液的高黏滞状态直接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使血管狭窄、外周阻力增加,造成血压升高。检测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初期患者血液黏滞性明显增高,若持续不降将会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造成血流速度降低、脑血流量减少、供血不足发展为脑血栓;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输出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冠心病。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含量对血栓前状态及DIC的鉴别有重要意义[2]。而影响血浆黏度的重要因素是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增高会使血液凝固性增强,造成血浆黏度增高,引起脑栓塞;持续增高还会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发生冠心病。检测结果表明:高血压初期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无明显变化。提示:高血压病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密切的关系,对高血压病初期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为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及时、有效地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液粘滞性,控制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的增高。
【参考文献】
[1] 范家骏.血液流变学基础与临床[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5.
[2] 刘鸿玲.黏度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7,12(4):231.